各学院: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高校新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也会因为城乡差距、地域不同等原因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我校自2013级开始,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级教学。
一、分级方案
1.本科新生入学时,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
2.测试内容由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大纲》确定。测试难度参照上一级《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期末考试试卷。
3.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免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测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并获得相应学分。测试成绩“良好”的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高级班的教学。
二、改革内容
1.鉴于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提高,普通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略作如下调整:Windows操作系统、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两部分内容改为学生自学,不再进行课堂统一讲授;在Office办公软件部分,增加初步的VBA编程方面内容,以提高学生深入应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2.面向高级班,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革:课后作业与上机实验训练合并,上机实验课题全部改为综合性应用题目;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拿出五分之一左右的课堂教学学时,作为专题讨论课。同时,在平时的每节课中增加学生自主讨论环节,由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学生分组自由讨论,讨论环节控制在10到20分钟。教学内容以可视化程序设计初步、Access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网络组建技术等方面为主。 测试成绩在“良好”以下以及未报名参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的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普通班的教学。
3.考试改革包括考试内容改革与考试方式改革两方面。考试内容减少客观题型(如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的比重,适当提高针对应用能力的主观题的比重;考试方式在现有笔试的基础上,增加上机考试方式;最终成绩由讨论课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
三、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计算机应用基础分级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见附件)由分管教学校领导,教务处、计算机学院负责人、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部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负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审定、教学指导、教学组织的协调工作。
2.学校设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专项及资金,在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附件: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分级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教务处
201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