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30日上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东校区2号教学楼219会议室举行长篇小说《北上》研讨会。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掖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大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丽军,淄博市作协副主席杜立明、淄博市作协秘书长田裕娇,淄博市文联创作室主任、作家蒋新,文学院院长、副院长及部分教师、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
研讨会分为研究生发言与专家点评两环节。与会人员结合社会现实,从小说主题、人物刻画、人性思考等方面发表见解。研究生代表讲到,作者纵观历史事件,展现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面貌,描写运河几代中国人故事,可看出作者对长时间跨度叙事的精准把握及广阔的文学视域。
与会人员以象征手法为切入点,提出《北上》运河情怀。运河象征文化纽带,东西文明发生碰撞融合,文化纽带使人们联系紧密;运河象征心灵桥梁,不仅打通文化脉络,也传递情感讯号,展露人性闪光点;运河象征历史通道,大到家国意识,小到个人情感,是历史见证者与记录者。
李掖平从研究角度、涵盖范围、文本脉络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师生发言内容,肯定民族意识与自然意识,以小说中景物描写与场景刻画为基点,认为自然山水是人物命运见证者构成形成人物外在的推动力。她鼓励学生积极以小切入点为中心,进行拓展开发。刘大先认为,文章要有“问题意识”,要从文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读作品过程中要有批判意识与明确切入点。张丽军结合自身经验与社会现实,讲述批判意识重要性,讲解《北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人性解读。
此次研讨会为师生提供讨论交流学习发展平台,利于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发扬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对文学研究兴趣,营造良好学术交流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