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文学原创  >  正文
夜来香
作者 : 齐霖
来源 : 山东理工大学校报
发布时间 : 2025-01-26
阅读次数 :

  不知道在哪一刻,我迷上了夜晚,不是因为它的宁静,不是因为它的深远,而是因为它是一天生活中仅有的留白。关于我夜里的留白生活,不知道从何谈起,那就慢慢回忆。

  喜欢那一碗夜夜充盈我的鸽粥。现在父亲尚且孔武,何况是几年之前。父亲尤其喜好鸽粥,一天不论怎样劳碌,我们总喜欢在夜里平静下来,为生命腾出一些空白。晚上人多,粥香七里。

  咸香的不止有粥,还有萦绕在人们心里的放空,逃不脱世俗红尘的人们自知对生活无能为力,故而机智地捉住夜晚这唯一能够优哉游哉的机会。如今的时间却不多,漫漫长夜,大半的美好白送给了第二天的生活。

  喜欢在半夜独自幽香的杨桃花。好奇后院里的杨桃树,分明满树盛放,却不见一丝芬芳。扑鼻的只有尘土味与叶腥味。孩童时总免不了对它一番折腾,树枝远比花更有趣,一段笔直的枝条可以胜任少年的尚方宝剑。

  桃树还在,男孩却似乎有些收敛。晚上也不再去寻找枯败掉落的枝干,只是呆呆地望着杨桃花,盼望它飘落,又不忍它凋零。而偶然的发现却为我解了惑——原来并非花溢而不芳,只是白日里风尘味太过嘈杂,盖住了这样不显眼的美好,当生命出现了留白,花香自然有地方逸散。

  喜欢与暮色为伴的炊烟。父亲每每跟我谈起他的从前,故事里永远少不了放学路上的炊烟。当在饭点讲到这些时,我总会不自觉地向窗外瞥一眼,一缕炊烟飘进了两代人的梦。

  父亲说,他们那个年代,每天人们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为家的方向。对父亲来说,炊烟是永恒的家;对我来说,它温柔、优雅、美好,它出现在我的童年,即使不长久,也留下了一丝烟火味。现在,我也常拿上板凳坐在石灰墙下,与暮色为伴,轻嗅炊烟,静读书籍。

  诗人能携全身心的情感与夜色交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谈分别;“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道相思;“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聊壮志。古时书生诗人总喜欢在夜里创造一片留白,为其抹上色彩。

  思绪与回忆融入夜里,所有的味道在此时更甚,就好似夜来香,在夜晚有更迷人的芬芳。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报 2024年12月20日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