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人物  >  五有学子  >  正文
【十佳大学生】王志强:做时间的打磨者
作者 : 李金洋 于佳楠
来源 : 山东理工大学报
发布时间 : 2020-11-21
阅读次数 :

  “如果一直不尝试,一切都遥不可及。”敢拼敢闯的勇气、向上攀登的决心,编织成触手伸向不同领域,为王志强的大学生活争取了无数可能。

学海无涯,唯勤是岸

  推免成功,是王志强“两年长跑”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大二下半学期,王志强通过讲座接触到推免。嗅觉敏锐且乐于挑战的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通往优秀平台的好机会,而成绩是最重要的“阶梯”。王志强开始注重补齐自己的短板,英语成为首要之重。当时他作为社团会长,一部分精力投入社团建设,只好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英语成绩。通过反复揣摩考研试题,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记单词填补睡前的空余时间,还养成了看美剧的习惯——放松之余不忘练听力“磨耳朵”。经过不懈努力,他不断刷新自己英语四、六级的成绩,看着让自己满意的分数,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推免的必备条件清单上,又成功打上一个对号。

  天津大学是王志强面试的第一所高校。“心里很没底”,不知道考察侧重方向,不了解对手实力,像摸黑洗衣服。为了赢得这场“战役”,王志强始终绷紧那根弦。从淄博到天津,4个小时的车程,他不断翻动书页,专业课本的封面被汗水微微浸湿的手掌捏出痕迹。由于准备时间紧迫,到达目的地后,他才开始准备答辩PPT的收尾环节。将答辩流程在心底反复演习后,他合上电脑,演示文稿的图像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一遍遍回放着。

  “刚开始面试时心里特别紧张。”王志强搓搓手,仿佛又回到面试当天的氛围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一页页熟悉的页面清晰重现,牢记心底的专业知识脱口而出。顺利通过第一个环节,王志强终于松了口气,回答问题、英文翻译,后续面试环节进行得井然有序,心里也基本有底了。

  面试结束后,王志强很快收到了导师的肯定答复。在38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喜悦抵消了“舟车劳顿”,当晚返回学校后没停脚,他又踏上了去上海的列车。有了前一次的经验,他在华东理工大学的面试轻松不少。夜里11点,王志强坐上返程的列车,枕着靠枕闭上眼睛,默默地对自己说:“参加过了,就没有遗憾。”

  取得推免资格是王志强大学四年里最骄傲的事情。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经过3天2夜、3个城市的往返奔波,画上了令人满意的句号。

一路成长,追求完美

  谈起浩宇化学社,王志强脸上满满的自豪。从初入社团时被动接受任务、按部就班参加活动的“萌新”,到带领成员赢得众多荣誉的会长,浩宇化学社见证着王志强的一路成长,社团也成为大学生活中他最难割舍的部分。

  大一下学期,王志强开始承担社团的新闻宣传任务。“刚开始接触时经常‘掉头发’。”他腼腆一笑,坦言当时自己不太擅长写作。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字水平,他经常浏览各类平台上的优秀稿件,学习他们的写作模式,从不同角度去写同一篇新闻报道并反复修改。努力终有回馈,2018年社团举办英科医疗杯比赛时,王志强与社团成员撰写的新闻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成功中稿。

  “明星社团”评比时,那段最辛苦也最难忘的时光,将王志强打磨成了“完美主义者”。期间,王志强负责评比材料的汇总。他反复检查每一个问题,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对于填报的每一条信息,他都逐项核实,确保不遗漏任何一项。评比前一晚,王志强从头到尾检查了要提交的材料,凌晨4点钟合上电脑后,他揉揉眼睛,长长舒了一口气。“只想在评比中呈现最完美的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31页演示文稿,50余张照片,王志强成功带领社团成员为浩宇化学社摘得“明星社团”的头衔。

  此后,社团名声越来越大,每个周末举办的“引蛇出洞”“叶脉书签”“点水成冰”等趣味化学实验活动也逐渐成为吸引新成员的“招牌”。趣味实验是王志强担任会长时社团的一大特色。“我们想通过趣味实验活动,让大家更了解化学,让社团走出去。”他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解实验原理,已然从初入社团时那个紧张羞涩的“小白”成长为承担社团重任的骨干力量。

  2019年“百团大战”时,浩宇化学社的帐篷前门庭若市。演示实验的学弟向来往的同学激情讲解着“引蛇出洞”的实验原理,一如曾经眉飞色舞的自己。王志强站在一旁,嘴角不自觉扬起弧度。日头渐渐西斜,阳光打在烧杯、试管等玻璃器皿上,桌上端正摆放的“明星社团”奖牌折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过关斩将,逐个击破

  “‘煎熬’是那两个月里最大的感受。”回想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前秣马厉兵的日子,王志强脸上挂着冲云破雾后的笑意。

  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包含化工原理笔试、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及化工原理实验操作3个比赛模块。通过化工原理笔试校赛选拔后,王志强和队友开始为华北赛区的比赛做准备。化工单元仿真操作的应用是王志强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对于只接触过2D界面DCS控制系统的他来说,需要操作2D、3D界面轮流切换的比赛装置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为此他开始从头学习3D的东方仿真和欧贝尔软件。查阅大量资料,观看教程视频,请教老师同学……短时间里掌握一门新技术,王志强有些吃力。

  压力不仅来自对新知识的探索学习,除了准备比赛,王志强还面临期末考试。期末成绩是王志强保研路上的重要考核点,他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加分项”,一面是厚厚的一摞复习资料,一面是尚不熟练的仿真操作应用,比赛、考试两手抓,“铺天盖地”的试题与键盘不间断的敲击声构成了王志强比赛前的生活主旋律。

  苦练打磨了一个月,比赛时还是发生了失误。“差点以为又要和总决赛‘擦肩而过’了。”得知踏着边缘线晋级的队友们欢呼击掌,这是我校第一次进入这场竞赛的全国总决赛。

  2019年8月12日,全国总决赛在大连理工大学拉开帷幕。在实验操作环节,王志强一队抽到的是对流传热实验。一次次练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早已印在队友们的脑海里。大家心照不宣,熟练地进行分工操作。传热环节,管道末端温度迟迟不上升,王志强和队友只好暂停进度,不断调试阀门开合查找问题。多番操作后温度依旧没有变化,眼见其他队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实验,王志强护目镜上的水蒸气又重了几层,额角渗出汗珠。

  经过仔细检查,半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错误。比赛现场使用的是阀门式传热装置,为了确保传热顺利,需要拧很多圈阀门将水蒸气中的不凝气排放干净。“我们只拧了一圈,相当于没拧,里面的不凝气一点儿也没少。”眉头微蹙的王志强笑了,“还好实验报告写得顺利,这个错误并没有耽误太多进度。”

  闭幕式当天,获奖名单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公布。首先宣布二等奖,台下的王志强和队友屏住呼吸,每念出一个名字,便在心底划掉一个名额。32个二等奖全部宣读完毕后,队友们相互对视,“稳了!”带领团队参赛并成为山东省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两支队伍之一,这为王志强的大学经历又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得知自己入选十佳大学生后,王志强神色淡然。正如他的个性签名”Just do it”,只管放手去做,时机成熟,自会有所收获。

编辑:责任编辑 : 张子晴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