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人物  >  良师风范  >  正文
【良师风范】赵雷雷:魅力教学增实效 匠心育人创一流
作者 : 卢明锋 丁作伟
来源 : 教务处
发布时间 : 2025-07-14
阅读次数 :

入职以来,他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近5年,获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国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赛三等奖,入选“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计划”,获评“淄博市优秀科技副总”、“交通先锋”共产党员。他就是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副教授赵雷雷。

因材施教:创建魅力分类教学路径

赵雷雷曾经任职于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研发部性能研究室,负责公司商用车动力学性能分析及设计工作。曾经作为央企汽车研发工程师的工作经历,不仅为他积累了工程实践经验,也让他对汽车“产品—客户”的供求关系及客户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19年,他入职我校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并直聘副教授。在教学中,他深受企业工作经历的影响,深入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在供求关系这个维度上,如果把学生视为客户,课程则可视为产品,那么如何提升课程的魅力才能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依托主持的2项校级本科教改项目、山东省教育发展研究微课题以及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申报的山东省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等教研项目,深入开展教学探索与实践。在此过程中,他创新性地提出“魅力分类教学路径”,并将其应用于主讲的本科课程“汽车理论”,通过分类引导、因材施教的方式,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他秉持“以赛促教”的理念,积极投身教学比赛,得到学院和教务处大力支持的同时,众多参赛同事的无私帮助以及教学名师的悉心指导,也为他的参赛之路提供了坚实保障。他的教学创新举措不仅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更获得了学校教学督导和教育部教指委专家的高度认可。凭借这些努力,他荣获省教创赛一等奖、中国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9项教学奖励。

本硕融通:高阶教学助力难点突破

赵雷雷主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汽车理论”及研究生课程“车辆平顺性与悬架系统设计”,并致力于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2023年“车辆平顺性与悬架系统设计”获批山东省研究生优质教学案例库项目,2024年获批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车辆平顺性的系统设计综合实训GC-241001301”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教学成果获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其中,所主讲研究生课程是本科课程难点章节“汽车平顺性”的高级拓展内容。鉴于两门课程的融通性,他将研究生课程中的前沿理论、复杂模型和先进设计方法提炼为适合本科教学的案例与模块,融入本科课程的难点讲解中,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障碍。他还整合两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如实验数据、仿真软件等,为本科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借助研究生课程的深度内容,提升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高阶内容对本科教学的有效反哺。依托教研成果,他以首位/通讯作者在《实验技术与管理》、《力学与实践》等北大核心期刊教研栏目发表教研论文5篇,进一步推动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科教融汇:自主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作为车辆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核心成员,赵雷雷一直致力于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科研反哺教学的深度融合。他于2022年入选山东省重点人才工程“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计划”,同年入选“淄博市优秀科技副总”;2024年受聘为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讲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解决了企业的诸多难题,形成了以车辆悬架解析理论为主的自主科研成果,出版学术专著《车辆悬架弹性力学解析计算理论》,首位在《机械工程学报》、《Vehicle System Dynamics》等卓越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其中,依托省人才工程项目的自主悬架产品已被奔驰戴姆勒公司批量采购并获2024年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他将科研中的创新思维和前沿技术引入本科课程“汽车理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行业最新动态,引导学生作为工程师投身于企业实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有效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实现课程实验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专业自信、民族自信。同时,他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近2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等诸多奖项和项目。

他山之石:引入企业特色实践资源

面向“汽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赵雷雷深度融合“解放行车联网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具备车辆远程诊断、数据升级、数据监控及服务管控等多项功能,能够实时采集车辆运行状态和行驶路况等数据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赵雷雷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并开展智能悬架控制、平顺性分析等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行业应用场景中锻炼能力。他不仅传授知识,更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这份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学生的课程实践作品“基于解放行车联网的智能空气悬架系统”获第九届科普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特等奖、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山东理工大学校赛二等奖等奖项。此外,他还将合作车企的“高温、高原、高寒”三高实验数据及实验视频引入教学,有效拓展了“汽车理论”课程的实践领域。通过这些珍贵的实验资料,学生得以深入了解汽车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表现,突破了传统教学仅依赖常规实验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汽车性能的认知和理解。

在车辆工程教育的广阔天地间,赵雷雷以“魅力化教学”为笔,绘就了一幅人才培养的绚丽画卷。他用因材施教的智慧,为每个怀揣梦想的学生点亮前行的灯塔;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热忱,为知识的海洋注入创新的源泉;凭借本硕融通的视野,为学子们搭建起跨越学术高峰的阶梯;更以引入企业实践资源的担当,为年轻的心灵打开通往真实世界的窗口。这位在教育道路上默默耕耘的行者,用他的智慧与热忱,书写着车辆工程人才培养的动人篇章,为未来的工程师们播下希望的种子,静待花开。

编辑:范卫波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