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前有棵树,叫高数,上面挂了好多人。”——这句流传于大学校园的调侃,精准地道出了“高等数学”在许多学子心中的刻板印象:抽象、晦涩,令人望而生畏。然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为冰冷抽象的数学概念架起理解的桥梁,巧妙地将生动鲜活的案例融入教学,借助直观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拨开迷雾,领略数学之美。她就是山东省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年教师李晓欢。
巧用数学“三棱镜” 照亮认知新世界
对于众多非数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高等数学往往意味着晦涩难懂的概念与复杂的公式符号。如何点燃学生面对这门基础学科的热情,让抽象的数学概念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李晓欢的回答是:让数学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三棱镜”——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敏锐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深刻理解世界,用数学的语言精准描述世界。
她深信:“数学是理解世界的钥匙,是了解自然与社会运行的工具。”讲解“极限”这一核心概念时,一句古典诗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悠远意境,被巧妙转化为对“无限趋近”这一数学精确性的诗意诠释,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自然现象,从动态变化中洞察规律。剖析“校园贷”的陷阱时,她则借助“第二个重要极限”剥开复利问题中快速滚雪球般的惊人效应:高利率在时间复利的魔力下指数级膨胀,看似诱人的低门槛借贷最终演变为沉重的债务枷锁。让学生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穿透表象,理性辨析复杂现实中的因果关系。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语言精准描述世界,她尤为注重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在讲授微分方程时,她以经典的人口预测模型为例,提出“预测人口的关键在于用数学语言构建一个描述现实的模型”。这背后,是生物繁衍规律、有限环境资源与精妙数学表达的融合。让学生亲历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核心变量、建立严谨数学模型、运用理论方法严谨求解、通过计算模拟进行科学验证,再到根据反馈不断优化模型的全过程。这种从被动完成习题到主动构建模型的深刻转变,标志着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质的飞跃,能够用数学语言刻画客观世界。
“好的数学教学,是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敏锐观察世界,从纷繁的现象中抽象出核心变量;用数学思维深刻理解世界,探究其内在的或显或隐的规律与联系;用数学语言精准描述世界,构建起严谨而有力的认知框架。”在她的引领下,高等数学课堂成为点燃理性思维火种、赋能学生认知世界、塑造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场景。
精雕细琢“工匠心” 以赛促教育英才
回忆起备战山东省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那段紧张岁月,李晓欢坦言那是一场“涅槃重生”般的淬炼。为了呈现最精彩的16个教学节段,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通过阅读海量的文献资料,汲取学科前沿知识,确保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通过观看国内外名师的教学视频,反复观摩、揣摩,只为汲取教学设计的智慧;而最耗费心力的,是对每一处教学细节近乎苛刻的打磨——每一个引入案例是否精当贴切、每一句课堂讲解的措辞是否精准易懂、每一帧课件动画的设计是否流畅清晰、每一个知识点的起承转合是否自然无痕。通过夜以继日、不计其数的反复练习,精确控制讲解时间,确保课堂节奏张弛有度。
这段艰辛备赛的历程,不仅凝结着她个人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汗水,更深深烙印着集体智慧的力量。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组织了由资深名师组成的打磨团队,从教学理念、内容设计到仪态表达,给予她全方位指导。专家们一次次细致入微的打磨、毫无保留的建议,使她的教学设计日臻完善,课堂呈现也愈发流畅。她说:“教学竞赛就像一面无比清晰的镜子,既能毫不留情地照出自身的短板与不足,又为我指明了未来改进的方向和路径。”
在备赛过程中,数学与统计学院也给予李晓欢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学院组建了实力雄厚的教学比赛打磨团队,并建立了制度化、常态化的“磨课”机制。在这个互助共进的“教学共同体”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青年教师则激情碰撞,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与灵感。通过系统化、高频率、重实效的“磨课”训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设出一条高速通道,总结出“以赛促建”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老中青传帮带、教学相长、薪火相传的良性循环与蓬勃生态。
思维火种“点燃者” 绘就未来新蓝图
教育的目标,从来不是培养娴熟的解题机器或知识复读机,而是唤醒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赋予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和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
李晓欢始终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理念,将竞赛中凝练的先进教学理念、高效的教学方法积极融入每一节高数课堂,让更多学生受益于更加高效、有趣、有深度的数学教育。当学生们能够自主运用傅里叶变换或泰勒级数去拆解一段音乐的频谱奥秘,分析其和谐的数学之美,或尝试构建复杂的微分方程模型来模拟预测人口发展的轨迹,那一刻,数学才真正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它不再是一堆需要死记硬背的冰冷符号,而是彻底内化为他们认识世界、精准描述世界、深刻思考世界的本能语言和思维习惯。
通过将新颖的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在“用数学的眼光敏锐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精准描述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深刻思考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智慧的力量,茁壮成长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与栋梁之材。她认为:数学之光,理性之美,可以且应该照亮每一位年轻学子探索真理、认识世界的壮阔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