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丽娜,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学者,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获2024年度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副高组一等奖,获评“山东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科创竞赛奖项10余项。2006年以来,怀揣着对教师的景仰和对知识的敬畏,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她坚守教育教学一线,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在讲台上散发光芒,用教书育人点燃师者明灯,指引着无数学子寻找未来的方向。
明师之道 授业解惑
为了上好职业生涯的第一堂课,刘丽娜做了一年的助课教师。她全程跟听指导教师授课并撰写听课笔记,将《自动控制原理》教材及配套习题集所有题目全部做了一遍,全面参与批改作业、习题课讲解等教学环节。在写了两版教案、熟记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她首轮授课获得学生良好评价。她分析发现,在案例生动性、课堂节奏把控等方面距离优秀仍存在提升空间。在第二轮授课前,她主动申请将课程排位调整至资深教师之后,通过跟课学习重点观摩课程导入设计及工程案例的有机融入方式,结合首轮教学反思,有针对性地优化教案后再进行授课。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第三轮授课开始,学生评价均达到优秀。2012年,她主讲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获山东理工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3年,她作为副主编编写的《现代控制理论》英文版教材获山东理工大学第三届优秀教材奖二等奖;2014年获“山东理工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作为青年教师,她做到了站稳讲台。
自2019年起,刘丽娜担任“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负责人,担负起将课程建设为省一流本科课程乃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重任。虽然课程建设基础非常扎实,但仍面临着缺少教学竞赛、新形态教材支撑等问题。
刘丽娜带领团队教师积极开发并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PPT,录制微视频,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为了提高视频质量,她一遍遍地观看团队教师的授课视频,从公式字体、字号到动画出现的顺序是否与音频一致,细抠每一个细节。对自己负责的章节,更是精益求精,每一页PPT都不厌其烦地设计、制作和完善。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包含96个知识点,1057分钟高质量教学视频的MOOC成功上线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并于2022年入选首批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同年,出版《自动控制理论》新形态教材,获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省一流本科培育课程。2024年,获评第三批省一流本科课程,被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从校内优慕课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到智慧树翻转课平台的SPOC教学,再到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山东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教师,到全国高校学生可选的自动控制原理教师,教学模式变了,学生范围广了,但不变的是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用心教书、尽心育人”的赤诚情怀。
创新育人 德润心田
随着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启动,刘丽娜深知,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自动控制原理”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电网等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数学思维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拓展,交叉性、理论性和工程应用性强,教学创新面临很大挑战。
为此,她不仅精研教学大纲,还广泛汲取各类教学资源,结合OBE教学理念,设置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在2022年校级本科课程教学设计比赛中,她撰写的教学设计荣获一等奖。2023年,她凭借出色的教学创新成果获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然而,由于课程建设的“家底”相对薄弱,加之课堂实录视频中学生互动的高阶性体现不足,最终在省赛阶段获得三等奖。
为了补足短板,她设计并践行聚焦创新型一流人才培养的“1-2-3-4”课程教学范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新基于工程案例的MOOC+BOPPPS+TBL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三环节、四平台、五路径”课程思政育人路径,2023年获第九届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第二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案例一等奖。
为了打造高阶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她以“重设计、重应用、重创新”的“三注重”和“结合实物讲组成,结合工程讲分析,结合实际讲校正”的“三结合”为原则,以智能机器人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工程案例为核心,融合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自动化领域的复杂控制工程问题。通过TBL分组讨论、仿真验证、展示差异化成果等,提高学生的高阶互动参与度。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她在线上多轮次、循环开设了无人艇虚拟仿真实验,指导学生立项大创项目,在全国“电工杯”数学建模大赛、智能控制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10余项,被评为“山东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
在2024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刘丽娜带领课程团队,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准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协同育人的新体系以及显著的教学成效,获得现场汇报专家评审组的高度认可,荣获新工科副高组一等奖。
从校赛到省赛,她始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积极参加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学术、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能力等培训,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每一堂课。“只有精益求精,持续优化课堂,才能不辜负学生们的深深期待。”这是她一直秉持的教学理念。
薪火相传 锻造精英
“传、帮、带”是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的传统。刘丽娜传承了自动化老一辈教师“教育之功,成于匠心,源于良心”的精神,她坚信“唯有用心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精髓”,同时也用实际行动帮助青年教师。2021年担任青年教师导师,2024年担任新入职教师“三段一线”培训指导教师,她指导新教师从如何批改作业、批阅试卷、设计一堂课、撰写教学设计、制作PPT,到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控课堂节奏,再到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等全过程培养,实现教学经验的传承与共享。

课程组傅桂霞2022年主讲“自动控制原理”参加山东省青教赛,在学校和学院组织的10余轮打磨精进过程中,她全程陪伴,做“学生”、认真听课、指导PPT等,最终傅桂霞获得省青教赛工科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她说,这对自己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和提高,学校和学院组织打磨的专家团都是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倾听他们对课程组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台风、语言表达、PPT制作等方面的点评指导,为后续参加省教创赛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视频奠定了基础。2023年,课程组吸引青年教师李存贺加入,刘丽娜带领他编制知识图谱、问题图谱、课程思政图谱,开展智慧化教学。经过两轮次的教学精炼,李存贺获得2024年度校青教赛一等奖,被推荐参加省赛。
“对我而言,‘传、帮、带’不仅是责任,更是教学相长的珍贵契机。”从教18年来,她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唯有以赤诚浇灌、用匠心耕耘,方能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