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人物  >  良师风范  >  正文
【良师风范】陈芸:在历史长河与时代疆场间播撒星光
作者 : 卢明锋 丁作伟
来源 : 教务处
发布时间 : 2025-05-19
阅读次数 :

从天山脚下的戈壁绿洲到齐鲁大地的稷下学宫,她扎根思政教学一线二十载,始终以“在马言马、铸魂育人”为使命,用前进的脚步坚守教育初心,用多彩的笔墨书写家国情怀。她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芸,现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部主任。

讲台之上:让历史照进现实的思政创新者

“思政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价值观的播种。”在陈芸看来,思政课程教材里的每一段文字都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密码。她长期钻研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和创新模式,围绕建设中国金课的“两性一度”和新文科建设要求,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建设标准,找准思政课教学创新的落脚点和增长点。她连续3年带领教学团队开展学情、课情调研,搜集调查问卷千余份,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学习的痛点堵点。她运用马扎诺人类学习行为模式理论,创新“政史融合,培根铸魂”教学理念,开展沉浸式、思辨性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先后获兵团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山东省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2024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评山东省思政“金课”,创新做法被《光明日报》、中国网、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课程学生满意度达98.5%,学生说她的课堂是“三有”课堂:“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学生评价:“陈老师的课像一部历史纪录片,让我们在时空穿梭中读懂了中国。”

为更好地担当起思政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陈芸持续钻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创新性建设,以赛促教,连续两年参加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她将历史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设计了“问题导向+情境模拟”的“四融四化双反馈”教学模式,增强课程的学术深度与实践关联性,2023年获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4年她继续改进和完善教学创新成果——“四融六步三通”教学模式(四融:专业特色、学术前沿、时政热点、核心价值;六步:情境导入—问题驱动—多维探究—思辨碰撞—价值凝练—拓展延伸;三通:知识贯通、情感共鸣、价值认同),以“百年党史沉浸式案例库”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新疆军垦史、沂蒙红嫂精神等鲜活案例,构建“历史场景还原+当代价值映射”的立体课堂,实现思政课从“灌输式”到“浸润式”的转变。在2024年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斩获新文科正高组一等奖。

多年来,她持续以赛促进教研创新改革,不仅收获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更使其深刻地领悟到思政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她始终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先声,学习先进教育学理论,深入开展师生调研分析,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实践转化,改进学生考评体系,致力于打造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思政课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科研之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者

“历史学者的笔,要写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因图谱。”陈芸深耕新疆近现代史研究20余年,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梳理出边疆治理的脉络。她的专著《国民政府时期新疆基层行政体系研究》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提出的“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被学界广泛引用。她的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党史专项,聚焦新疆、山东基层民主建政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已形成一定学术影响力。作为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她带领团队遍访齐鲁大地和天山南北,基地建设做法曾在省民委智库专家培训班上作为经验分享。

科研反哺教学始终是她的坚守。她强调:“思政课教师既要深耕学术‘自留地’,更要开拓育人‘试验田’。”她提出“学术深度筑牢理论根基,思政温度唤醒情感认同,实践宽度激活认知潜能”的“三度融合”育人理念。她主动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选修课程,把田野调查中采集的锡伯族西迁史诗、塔吉克族戍边故事融入课堂,让书本上的理论在鲜活案例中落地生根。学生们在跟随她整理新疆、山东基层民主建政档案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研究方法,更读懂了“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的历史真谛。她设计的“历史事件中的制度自信专题”,分析新疆基层政权建设案例,引导学生探讨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思政素养,勇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守护者。

社会之中:团队薪火与理论星火的传递者

“思政课教师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陈芸的身影活跃在多重维度:她既是理论星火的传播者,亦是团队建设的引航人。

作为教学团队的“领雁人”,她将教学比赛视为锤炼团队的磨刀石。她连续6年带领团队参加校、省思政课教学比赛,创新提出“政史融合,三维共振”备课模式,以百年党史沉浸式案例库为支撑,以师生交流互动为导向,以学情大数据优化教学设计。她尤为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被聘为校“三段一线”指导教师,参与教学竞赛评审,并为省内外高校、中职思政教师做教学竞赛辅导;通过集体备课、示范课、教研沙龙、磨课等多种方式,打造年龄梯度合理、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团队。近3年,团队成员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8项,1人入选山东省思政名师工作室。

她将理论宣讲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社会大课堂播撒火种。先后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设党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讲座,听众逾万人次;在“国培计划”中为西部教师开设“党的边疆治理叙事”工作坊,带领学员在石河子军垦第一连设计沉浸式教案;在博山焦裕禄纪念馆、沂源朱彦夫事迹纪念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乌鲁木齐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开展现场教学,身临其境感受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学生说:“陈老师常讲‘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而她就是我们青春里最温暖的那束光。”

陈芸常说:“教育是播种,或许我们看不见种子破土而出的那一刻,但要永远相信春天的力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她以教学大赛为引擎,以课程建设为基石,以团队协同为纽带,构建了“研—教—践”一体化的思政育人新范式。其成果不仅体现于省级教学竞赛的桂冠,更彰显于青年教师梯队的崛起、跨区域教研网络的构建以及万千学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践行。正如她所言:“教育是点亮星光的旅程——我们或许无法让每颗星都熠熠生辉,但求以微光照亮他们追寻真理的方向。”

编辑:范卫波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