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媒体  >  正文
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吕传毅:不断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山理工模式”​
责任编辑 : 王伟
作者 : 单青 陈辉 马海燕 梁开文 张召兴 于海员
来源 : 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 : 2020-10-29
阅读次数 :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最强音。2020年,山东高等教育在2019年全面起势基础上,乘势而上,紧紧围绕“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高歌猛进,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发展”的典型高校。为更好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形成叫得响、可复制的经验,山东省教育厅与大众日报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主题活动,同时重磅推出“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系列专访栏目。本期节目,记者对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毅进行了专访。


吕传毅在受访时表示,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点燃人才“引擎”,为服务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下为访谈文字实录——

记者:山东理工大学早在2016年就提出“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在这一方面实行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

吕传毅:这个工程我们的落实主要是在两条战线上工作,‍‍第一条战线就是‍‍大力引进人才,引进高水平的人才。‍‍第二条战线就是用好‍‍现有的人才队伍。

第一条战线,我们‍‍从2016年‍‍开始,‍‍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特别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力度。‍‍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个是我们‍‍把人才的引进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各个学院‍‍和各个单位‍‍进行分解,‍‍并且把它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再一点就是学校从财力上‍‍做了充分的保障。‍‍从2016年‍‍以后,‍‍我们每年都拿出一个亿左右的资金,‍‍专门用于‍‍人才‍‍引进过程里边,‍‍解决人才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第三点就是各个部门之间‍‍在引进人才上加强了协作。‍‍我们有一个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针对引进人才工作的需要,‍‍经常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引进人才过程里存在的困难。‍‍4年左右的时间,引进了60多位‍‍国家级和省部级的人才‍‍,将近600位高水平的博士,‍‍我们还有三位学院的院长是引进的外籍高水平人才。‍‍

第二条战线就是在‍‍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双百工程”里第一个“一百”的‍‍第一层次人才,‍‍完成了规定的一些任务,‍‍最少可以拿到60万元年薪,‍‍并且学校还要给他提供一些需要的工作条件,‍‍进行全方位的支持,进行精准的服务,这是激励机制。‍‍另外我们还得‍‍采取约束机制,‍‍主要是‍‍严格对现有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高职低聘的人员,降的‍‍就达到了117位,从教授降到了副教授,副教授降到了讲师,等等。

记者:我们了解到,山东理工大学着力提升学生成长成才能力,学校也提出了培养“五有”人才的目标。请您解读一下这一目标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吕传毅:党的教育方针,‍‍‍‍是要求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山东理工大学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省委的要求,‍‍把‍‍方针具体细化,‍‍提出了‍‍“五有”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们就做了这样一个培养目标。这一培养目标‍‍是党的方针在山理工的细化和具体化。

“五有” ,我们把“有社会责任”放到了第一位,‍‍要求一个学生不光要学一些知识,‍‍拥有一些才能,‍‍还必须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感,‍‍要把他培养成对社会有责任的人。有创新精神,‍‍任何工作‍‍都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我们的大学生‍‍更要这样要求,要把他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有专门知识,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们过多强调大口径宽口径,‍‍‍‍往往忽视了‍‍对一个人才的专门知识的培养。‍‍我们认为‍‍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我们就要求学生‍‍要有‍‍把理念和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有健康身心,‍‍我们要求‍‍学生入校以后,在大学期间不仅有‍‍健康的身体,‍‍还拥有健康的心理,‍‍这就是你刚才提到的我们“五有”人才的培养目标。

记者:山东理工大学作为全省首批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走在了全省前列。通过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学校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吕传毅:这些改革实际上概括起来讲,‍‍是要解决两类问题,‍‍‍一类就是对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减少他的一些操心事烦心事,‍‍让他有更多的‍‍幸福感。‍‍第二类是‍‍给我们的科研人员放权让利,‍‍让他有‍‍更多的获得感,‍‍并且有成就感。‍‍

比如说我们科研项目经费的包干制,‍‍就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过去科研经费怎么花,‍‍包括一些很细节的很小的经费,都要‍有‍很明确很严格的一些要求,‍‍往往科研人员很难为情,要为这些事耗费很多的时间,‍‍现在我们包干制把它彻底解决了。‍‍我们科研人员出差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住宿的时候住什么样的标准,‍‍过去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超过多少。‍‍我们这一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这些科研人员‍‍完全放开了,‍‍取消标准。‍‍过去坐二等座一等座的一些要求,教授副教授还不一样,‍‍现在只要是有科研经费的科研人员,‍‍不设上限了,‍‍乘坐交通工具,坐商务舱也行。‍‍我要是和我们的科研人员一块出差,最多‍‍只能做一等座,‍‍但我们的科研人员、教授可以坐商务舱,‍‍放开了。‍‍所以他不用再去考虑这些操心事烦心事,‍‍幸福感就多了、满意了,‍‍‍‍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去‍‍从事课题研究。

另一方面‍‍,刚才讲了‍‍‍‍放权让利,‍‍把该给科研团队的权利‍‍全部放给他。‍‍比如我们‍‍学校‍‍实施“一升一降”。“一升”,我们‍‍科研人员取得的科技成果,‍‍成果转化之后,‍‍转化的收益分配‍‍,‍科研人员科研团队这一块提高了,‍‍由原来‍‍净收入的60%‍‍提高到了现在毛收入的80%,‍‍这个幅度是很大的。“一降”,过去我们的横向‍‍课题经费来了以后,我们有管理费,‍‍管理费过去是8%,‍‍现在把它降到3%,‍‍把经费‍‍尽可能地用于科研工作,学校‍‍少提。‍‍2017年‍‍,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额,‍‍这个合同额‍‍在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推出的报告里面,‍‍我们排到了全国高校的第一位,‍‍名列榜首。‍‍‍‍2018年‍‍我们多个团队‍‍‍‍获得山东省的‍‍科技奖励。‍‍这一年,山东省的科技奖励我们拿了9项,‍‍一等奖就拿了5项,‍‍获一等奖数量位居省属高校首位。‍‍去年的科研经费‍‍比2017年‍‍增加了42%,‍‍‍‍大家都去争着做科研,国家级的项目数,20‍‍19年比2017年增加了44%,‍‍都是大幅度的提升。‍‍就说明这套‍‍办法‍‍,大家是赞成的,是有效的。

记者:您曾经提出“就职理工、服务淄博”的发展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又提出了“一人双岗”计划。那么“一人双岗”如何来助推校城融合发展、进而服务社会?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吕传毅:所谓的“一人双岗”,就是把山东理工大学的教授博士,‍‍每一个人‍‍设两个岗,‍‍一个岗位设在学校,‍‍他是学校的教师,‍‍要把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其他的一些服务工作做好。‍‍另一个岗位是派到‍‍周边的企业去,‍‍到淄博或者鲁中地区的一些企业去‍,让他去干“科技副总”。一个人拥有了两个岗位,‍‍所以这两个岗位有两份职责,‍‍一方面要把教学任务做好,另一方面还得把“科技副总”的任务做好。

他可以‍‍在企业‍‍共建一些研发平台,‍‍这个研发平台不仅企业用,学校也用。再比如‍‍教授博士去了以后,‍‍可以争取一些助学金、奖学金到学校来,‍‍可以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建立联系。更重要的作用是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再回来上课,‍‍也会讲得更生动,学生也愿意听,‍‍实际上是提升了我们教师的师资能力水平。‍‍所以这件事不仅‍‍对企业有利,‍‍对学校也十分有利,‍‍但是关键是怎么去把这帮人‍‍组织好,‍‍让他们发挥好作用,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出台相关的办法。

我们有一个目标是“千人千企”,在5年时间内,‍‍把学校的1000个博士教授‍‍派到周边的1000个企业去,‍‍当“科技副总”。截至目前学校已经聘任“科技副总”220余人,‍‍年底预计将达到近300个。‍‍要是达到了“千人千企”的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和淄博市、周边地区以及山东省的其他地区,‍‍这种融合发展的能力‍‍就会明显提升,‍‍那才真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共同发展,‍‍我们也期待着这个目标尽快实现。

(大众日报 2020-10-28

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3798_803961.html

 


编辑:责任编辑 : 王伟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