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0月20日,金秋季节的山东理工大学,除了风吹落叶声,还能听到师生的匆匆脚步声,追赶受疫情影响耽误的时间。
山东理工大学提出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学校探索在全球招聘学院院长,成功引进专业顶尖人才兰教授担任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毕玉遂领衔的新型聚氨酯材料研究院一项专利卖了5.2亿元,团队能分到4个亿……2016年以来,山东理工大学引进了60多位国家级、省部级人才,招聘了约600位高水平博士。
引才、留才、育才、用才。在没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前提下,山东理工大学如何既招来“女婿”又留下“儿子”?如何点燃人才“引擎”为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知乎上有一个2018年的提问:兰教授为什么来山东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第一站,我们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学校党委书记为啥要写这封信
10月10日上午,淄博荣耀广场建成启用。淄博市158名先模人物、优秀企业家、高层次人才在这里集中展示。山东理工大学共有8位教授荣登淄博荣耀广场光荣榜,校党委书记吕传毅见证了8位教授作为领军人才代表荣登光荣榜的高光时刻。会后,吕传毅专门给教授们写了一封信。吕传毅说,8位教授大部分是近年来学校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在山理工大家庭中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团结带领团队成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此次荣登荣耀广场光荣榜的40位科技领军人才中,有20%的人才来自山理工,这既是各位教授的个人荣耀,也是学校的集体荣誉。我代表4万多名师生员工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层次人才代表兰教授在启用仪式上说,在淄博工作的三年时间里,在山东理工大学成立的淄博市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运行得越来越好;与淄博高光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院士工作站项目—生态无人农场,目前已建成500亩试验田,开启了耕、种、管、收、测全程无人模式,项目在重大高新技术集成、应用、研发与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取得的这些成绩和淄博市委、市政府,山东理工大学、市科技局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吕传毅的那封信,是山东理工大学把人才放在首位的一个缩影。
山东理工大学聚焦聚力人才引进机制和服务保障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筑巢引凤,抛出引才“橄榄枝”,让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学校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实施办法》,并探索实施“稷下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简化规范人才引进程序,建立青年拔尖人才引育路径;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加大引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发挥山东省一流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独立研究院(高水平创新团队)聚才效能,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办法,建立人才引进快速通道;设立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点,组建海外引才团组,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学院院长,对全职引进业绩突出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建立“直通车”,直接纳入校内高层次人才“双百工程”支持。
学校落实党委常委联系专家制度,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后勤服务员”和“政治指导员”的作用。
“我们专门建了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微信群,学校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都在里面,扁平化管理、点对点对接,专门解决师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据介绍,学校对人才的服务从科研的方方面面延伸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可谓无微不至。尊重人才在山东理工大学成为新的风尚,并形成浓重氛围。
“人事处”改为“人力资源处”
20日下午,落日余晖照进山东理工大学人力资源处办公室。王介忠2017年调入该处任处长,基本见证了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以来的整个过程。
王介忠说,他调入后处室名字由人事处改成了人力资源处。名字调整的背后,是学校人才观的转变,“大力引进人才,引进高质量人才。”
山东理工大学通过系列改革,让人才有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
学校成立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专班,出台两批文件,将科研人员自主权放到最大,简化科研工作办事流程,极大激发科研热情。与2017年相比,学校2019年到位科研经费提高55.14%,获批国家级项目数提高40.98%。9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获一等奖数量位居省属高校首位。
学校以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为导向,设置成果转化型教师岗位,建立急需人才直聘通道,将科研团队成果转化收益从60%提高到80%,毕玉遂团队一项专利卖了5.2亿元,研究团队就能分到4个亿。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学校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额居全国高校榜首,获批教育部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对人才发展,山东理工大学激励政策和约束政策并行。学校建立健全基于岗位管理的“设岗聘任、晋升晋级、考核评价、分配激励、流转退出”五位一体的人事制度体系,赋予专业技术人才硬核激励,充分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达不到考核条件的教师,按规定降级或退出。
王介忠说,学校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让每位教师都主动成为“驱动单元”。“每个老师成为驱动单元后,学校才能成为一辆动车。”
吕传毅介绍,这几年,山东理工大学每年拿出1个亿用在人才战略上。
2019年初,学校出台了《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坚持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效率与公平、继承与创新兼顾,同时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人员年薪制,转变奖励性绩效工资拨款方式。学校将绩效工资按照岗位、超岗位科研任务和关键指标考核三部分核拨到学院,由学院根据发展目标和年度任务,结合教职工岗位业绩完成情况制定分配办法。新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对全体教职工尤其是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激励导向作用明显。
山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照录介绍,学校多措并举,更新学校专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出“百人计划”助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着力提高教学环境,大力落实“人才优先战略”。
“双百工程”把人才用好
把外面人才引进来很重要,把学校原有人才用好也很关键。山东理工大学坚持唯才是用、引育并举,通过校内人才工程赋予专业技术人才价值动能和成长平台,不断拓展人才成长“新通道”。
2017年,围绕“双一流”建设,按照“学科带头人+团队+任期目标”的人才团队建设模式,学校实施校内高层次人才“双百工程”,5年内选拔10名左右领军人才和3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培养造就60名左右学术带头人和100名左右青年学术骨干。建立探索“任务期满考核验收和分类考核反馈”机制,多元化的薪酬体系使教师待遇与自身最大价值相适应,极大稳定现有人才队伍,不断激发人才释放更大潜能。目前,全校入选“双百工程”第一层次4人、第二层次21人、第三层次41人、第四层次63人。其中,第一层次的张学义教授获得2018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层次的李平教授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第三层次的周晋教授,2018年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17、2018年入选者中近20人获得近三年的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5人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0余人获批国家基金项目。
山东理工大学还实施“一人双岗”计划,助力校城深度融合发展。学校与淄博市坚持“大米小米一起熬”发展理念。“一人双岗”计划通过让博士及高层次人才挂职企业“科技副总”,一岗在学校,一岗在企业,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交流与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研发实力。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企业中有价值的横向课题引流回校,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实践机会,将教学科研工作与社会服务工作融为一体。
人才带来了什么?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人才已经开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带来“甜头”。
成功引进的兰教授融合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建设山东省一流学科提供重要支撑,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获批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现代农业装备、新能源汽车入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两大“聚焦计划”。
毕玉遂教授领衔的新型聚氨酯材料研究院被授予“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荣誉称号。团队核心成员毕戈华以特聘方式入职学校,直聘副教授,获得2018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徐丙垠教授倾心打造智能电网研究中心,在电力线路故障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电工电子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团队,“智能电网创新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智能电网研究院教师团队”被评为山东省2017年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8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被授权成为博士学位点。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满忠胜副教授,在光子轨道角动量研究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物理领域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标志着学校在光物理基础研究领域及国际学术合作再上新台阶。
……
王介忠说,目前学校人力资源处正在起草“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希望能把“人才优先战略”继续保持。
吕传毅介绍,山东理工大学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兴鲁”行动32条,持续发力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多措并举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努力构筑人才集聚发展新高地,点燃人才“引擎”,为服务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大众日报 2020-10-29
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3798_80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