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全媒宣传推介活动火热进行,依托大众日报、大众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平台,活动走进山东高校,探寻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着眼点和发力点,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面貌、新风采。
10月20日,由山东省教育厅、大众日报联合发起的“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在山东理工大学正式启动。活动运行后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得到了全省高校的热烈响应。据初步统计,全省已有30余所高等院校参与,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大众日报派出多路采访团队,先后走进山东理工大学、临沂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等4所高校,与高校联合设立“大众日报学生记者团”并现场授牌,深入调研采访这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以视频专访形式对高校书记、校长进行访谈。此后,大众日报将对高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进行评选、总结,形成叫得响、可复制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为扩大活动影响力,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声势,大众日报以全媒全案形式,巧打传播组合拳,推出书记校长访谈、典型案例展示、短视频、创意海报、专属开屏等产品,并在大众日报学习强国号、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平台重点推介,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大众日报全媒体矩阵全网发布,持续打造传播合力。
10月28日,对活动首站山东理工大学的深度报道在大众日报客户端刊发,同步推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及校园风光系列海报,引发热烈反响。“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首期节目对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进行了专访,他表示,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五有”人才,不断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山理工模式”。
此外,采访团队本周还分赴临沂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进行采访,对临沂大学党委书记王焕良、鲁东大学党委书记徐东升、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进行了专访。
临沂大学党委书记王焕良在受访时表示,一座城市的发展,与高校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一体。长期以来,临沂大学坚持“服务沂蒙”的办学宗旨,坚持融入临沂、依靠临沂、服务临沂、贡献临沂,深化城校融合发展,建立了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的校地关系,打造乡村振兴教育的“临大样板”,为地方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动力支撑。
围绕学科建设改革等话题,鲁东大学党委书记徐东升表示,鲁东大学实施“学科兴校”战略,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不断优化学科布局。聚焦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和现代优势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学科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高起点培育新兴应用学科,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农科,增设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专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下一步,大众日报将陆续走进全省部分重点院校,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持续征集高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并推介展示,敬请关注。
“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摘登: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与大众日报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同时重磅推出“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系列专访栏目。10月20日,记者对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进行了专访。以下是访谈摘登。
□ 吕传毅
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就提出“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从2016年以后,我们每年都拿出一亿左右的资金,专门用于人才引进,解决人才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等方面的问题。4年左右的时间,引进了60多位国家级和省部级的人才,将近600位高水平的博士,还有三位学院的院长是引进的外籍高水平人才。
在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人才进行全方位支持和精准服务。同时采取约束机制,严格对现有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高职低聘的人员,降的就达到了117位,从教授降到了副教授,副教授降到了讲师,等等。
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省委的要求,学校提出了“五有”人才培养目标。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点燃人才“引擎”,为服务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山东理工大学是全省首批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改革实际上要解决两类问题:一类是对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减少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第二类是给科研人员放权让利,让他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让科研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从事课题研究。
比如科研项目经费的包干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出差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住宿住什么标准,过去都有严格规定。我们这一次对科研人员完全放开,取消标准,乘坐商务舱也行。同时,学校实施“一升一降”,科研团队成果转化收益由原来净收入的60%提高到现在毛收入的80%,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由8%降至3%,把经费尽可能地用于科研工作。
按照“就职理工,服务淄博”的理念,我们提出“一人双岗”计划。把山东理工大学的教授博士,每人设两个岗,一个岗位设在学校,另一个岗位是派到周边企业去当“科技副总”。我们有一个目标是“千人千企”,在5年时间内,把学校的1000个博士教授派到周边的1000个企业,助推校城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已经聘任“科技副总”220余人,年底预计将达到近300人。
(大众日报 2020-10-30
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2131_805931.html?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