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场名为“山海行”的特别旅程,让内蒙古牧区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草原,走进山东理工大学的模拟法庭,亲身感受法律的庄严与力量。2025年的8月11日——14日,“法润北疆”实践团选择将生动的情景剧法庭“搬进”牧区,让法治教育扎根乡土,惠及更多草原儿童。这段跨越九年的普法接力,不仅书写了志愿服务的坚守,更承载着让边疆孩子“知法守法、放眼世界”的深切期盼。
起点:“走出去”的震撼与启蒙
2018年夏,“向草原”公益高校联盟旗下的“法润北疆”实践团首次发起“山海行”项目。彼时,一群来自内蒙古牧区的孩子,怀揣着好奇与憧憬,跨越千里来到山东理工大学。在大学庄严肃穆的模拟法庭里,他们旁听“庭审”,触摸法槌,感受法律程序的严谨。“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法院,没想到自己也能坐在里面,感觉法律离我们好近!”当时参与活动的少年阿云嘎回忆道。这次“走出去”的体验,像一扇窗,让牧区的孩子们第一次真切看到了法治实践的殿堂,也在许多孩子心中悄然种下了敬畏法律的种子。
坚守:“走进来”的深耕与创新
九年时光荏苒,实践团深刻意识到,要让法治教育惠及更多无法远行的草原儿童,必须让普法形式更贴近牧区生活。于是,实践团将重心转向“走进来”——深入内蒙古牧区社区,创新性地开展“模拟法庭情景剧”活动。摒弃枯燥的法条灌输,他们精选贴近孩子生活的校园霸凌等案例,引导孩子们深度剖析案情,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
随后,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引导下,化身审判长、书记员、原告、被告等角色,在精心搭建的简易“法庭”中,沉浸式体验案件审理的全过程。8月11日,在通辽市奈曼旗黄花塔拉苏木社区的活动中,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深刻共情。“扮演‘霸凌者’才明白伤害有多大!”一位参与的孩子感叹。8月14日,在通辽市奈曼旗希望社区扮演“被霸凌者”的孩子则坚定地说:“知道了要勇敢说出来,用法律保护自己。”这种换位思考的体验,让生硬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而富有温度,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实践团成员刘惜惠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情景剧,让孩子们不仅知法守法,更能理解不做冷漠旁观者的责任。”
传承:根植乡土,心向远方
九年深耕,初心如磐。“法润北疆”实践团的普法模式从“走出去”到“走进来”的转变,是服务理念的深化与创新。早期的“山海行”为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点燃了他们对法治的初步认知;而持续九年在牧区开展的“模拟法庭情景剧”,则像甘泉一样,将法治的种子持续浇灌在草原深处,让守法的幼苗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未来,实践团会继续努力,将“云法庭”等现代技术引入牧区,通过远程连线等方式,让草原上的孩子们能更便捷地“旁听”真实法庭审理或参与更丰富的互动,持续拉近他们与法治实践、与广阔世界的距离。从“山海行”到“情景剧”,九年坚守,变的是普法形式,不变的是那份“法润童心,守护未来,助力梦想”的赤诚初心。(通讯员:彭钰涵)
(中国日报网 2025-08-23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08/23/WS68a97912a3104ba1353fe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