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媒体  >  正文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以新课标推进人才培养三大转型 致力打造体育教育典范
作者 : 宋杰
来源 : 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 : 2025-07-03
阅读次数 :

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与“体教融合”政策纵深推进的时代语境下,高等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已成为培育新时代体育师资的核心命题。山东理工大学作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始终践行“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人才培养理念,其体育学院依托“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育人平台,构建了校城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协同的多元育人体系,致力于探索新课标视阈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共生模式。

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对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师资核心素养的全新要求,学院申报实施“新课标视阈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共生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Z2022266)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通过构建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出面向义务教育需求的人才培养创新范式。

政校协同构建育人基地:打造融合共生的实体平台

多元主体联动,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学院以山东省淄博市相关部门、桓台三中、祥瑞园小学为核心的合作单位,建立“大中小学体育协同育人研究基地”,形成“政府协调管理—高校资源输出—中小学需求反馈”的三维互动机制。基地将淄博市中小学体育教育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定期督评”等创新机制,推动高校教师与中小学一线教师在课程开发、教学研究、实践指导等领域的深度耦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的精准对接。

分层机制设计,激活育人内生动力。学院的基地建设遵循协同理论与共生理论,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共生模式,联合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组建由高校教授、中小学相关负责人、体育教研骨干构成的跨层级研究团队,形成“高校学术资源—中小学实践场景—政府政策支持”的有机整合,有效解决了传统培养中“学用脱节”的难点,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全链条培养环境。

靶向重构培养体系:基于OBE理念的质量提升工程

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构建。项目紧扣新课标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以OBE理念为指导,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体系。通过解构义务教育阶段“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5大内容要求,将淄博本地体育特色项目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形成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相衔接的内容模块。

多元评价驱动的质量保障机制。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学院建立了基于核心素养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还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培养质量。项目组成员发表的《核心素养导向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目标、过程与策略研究》等核心期刊成果,为评价体系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学术支撑。

创新一体化培养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转化路径

“五位一体”的融合培养机制。项目构建“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案例解析—教育实习”五位一体的融合培养模式,将中小学体育教学场景全面嵌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学院的学生通过参与小学体育社团指导、中学大课间活动设计等实践项目,实现“课程学习—实践应用—反思提升”的能力转化闭环,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得到合作中小学的高度认可。

多元机制保障下的成果转化。通过建立“激励—督导—保障”的全链条机制体系,项目取得显著实践成效:在师范专业建设方面,山东理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相关部门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资格,专业建设水平获权威认可;在基础教育改革层面,淄博市中小学体育新课标实施成效显著,“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成果被《山东理工大学学报》作为典型案例报道。此外,项目组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形成3万字以上研究报告1份,协同育人基地成为区域体育教育改革的示范平台。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以新课标为指引、以融合共生模式为抓手,推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现“封闭培养—开放协同”“理论导向—实践导向”“单一评价—多元评价”的3大转型。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该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品牌,在新课标视阈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经济日报 2025-07-03

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507/03/content_316379.html


编辑:王伟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