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联盟会议在学校杏园召开。省经信委职教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世忠,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宋伯宁,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新义等出席会议,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二家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及学校相关院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杜瑞成主持。
张新义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山东理工大学的总体情况,他指出,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新机制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步骤和重点任务。建立校企联合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对于企业和高校双方都具有积极意义,对于企业来说,加强校企合作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来说,加强校企合作有助于高校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他表示,山东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学校将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契机,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多年融入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的基础上,以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工学交替为手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政策、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宋伯宁从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山东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山东理工大学作为首批入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省属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后备工程师,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改革提供示范和有益的借鉴。
王世忠在讲话中指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界与工业经济界的一件大事,有利于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和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对校企双方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刚等作了典型发言。
山东理工大学校长助理邹广德从学校人才培养情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实施该计划的思路三个方面介绍了山东理工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作方案。
会上,学校还举行了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张新义代表学校向张秀文等18位兼职教授颁发聘书。
下午,相关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分别与合作企业代表就山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山东理工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学校从2010级学生开始在这三个专业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每个专业40名学生。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分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实行本科工程型、硕士工程型两段制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本科工程型工程师培养模式为四年制本科,“3+1”模式,即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1年,硕士工程型工程师培养模式是2年制的全日制工程硕士,“1+1”模式,即学生本科毕业后,通过保送或考试攻读工程硕士,在校累计学习一年,在企业累计顶岗一年,同时完成学位论文。
相关新闻:华禹教育网《山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联盟会议召开》
http://www.huaue.com/unews/2010726173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