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2日,经过73小时的舟车劳顿,山东理工大学第三批实习支教团30名大学生在带队老师巩方伟的带领下到达喀什地区,他们分别被安排在疏勒县一中、三中、八一中学和巴仁一中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支教活动。
新疆的发展,科技是支撑,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成为山东理工大学人才援疆的常规工作。山东理工大学学生怀揣“新疆发展,我有责任”的理想,不因地域的遥远而犹豫,发挥科技教育优质资源的引领作用,积极助力新疆创新驱动和自我发展能力。正是因为这份责任,天涯新疆不过是咫尺之距,理工校友遍布天山南北,奋斗在新疆州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广大团场。
在西部热土放飞创业梦想
每一批志愿者服务结束的时候,总有一部分人会留下来,因为他们发现这里有属于个人发展的广阔空间,有他们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毕业生胡海龙,于2003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新疆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他感到“新疆是一个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地方,这里需要人才,而我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新疆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就是这一份责任感将他留在了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在深山沟里的恰甫其海工地上,默默工作了4年……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刘春辉,在2003年7月参加西部计划,选择了2年的服务期,在此期间,他深感法制是新疆发展的重要保障,并决心用自己的所学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用法律来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他考取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的公务员,就职于距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库尔勒150公里的乌鲁克垦区法院。5年的基层法院工作让他愈发地增加了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山东理工大学2004年赴疆志愿者房世朋,在新疆的每一天,他一直发扬南疆干部“5+2”和“白+黑”的工作精神,继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留疆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用激情和智慧,在西部热土上放飞创业的梦想,奉献如歌的青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让内地毕业生与西部结缘的一个平台,这项始于2003年的志愿服务行动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去西部、基层就业的品牌。“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志愿者们从对草原神秘向往的过客到将边疆作为终身归宿的主人,他们的思想转变就发生在那短短的一年里,甚至就在踏足新疆的那一刻就已经情定西域、缘定三生。正如原温泉县团委书记、现任副县长王淑英所说:“志愿者们有才华、有激情,才华需要展示的机遇,激情需要释放的空间,我们这里有供青年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和空间。先行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做出了表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有志青年来这里寻找个人发展空间,实现个人人生梦想!”
可贵的激情、感动的热情,会聚成实干的行动,在更多的时候,实干出来的成绩才是地方发展所需要的。温泉县第一批志愿者留下的志愿林历经7年风霜雨雪已经成为一片树荫,山东理工学子的志愿服务精神也已经成为天山南北一道美丽的风景。
山东理工大学留疆志愿者们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目标。他们从事的工作涉及河流开发、教育、石油等多个领域,为新疆的建设发展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原博州团委书记、西部计划博州项目办主任、现博州外事办主任赵琴说:“新疆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像他们这样的内地大学生,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崭新的理念,在这里很容易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并很快就能够成长为工作岗位上的骨干。”
7年实践,协力带动新疆腾飞
2010年9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与新疆中泰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顺利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学真在签字仪式上表示:“学校将以本次签约仪式为契机,进一步推进科技援疆、教育援疆战略,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真正实现双方的平等合作、互利互赢、共同发展。”山东理工大学在人才援疆工作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2003年启动以来,山东理工大学就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志愿者的招募奠定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校领导十分重视志愿者在新疆的工作生活,并两次前往慰问志愿者并进行捐资助学活动。学校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出台相关文件,在就业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计划实施7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并于2010年7月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全国仅有46所高校获此殊荣。7年里,学校先后送出七批233名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近几年来,结束服务留疆就业和处在服务期内的志愿者合计每年保持在100人以上,他们已成为学校在天山南北的一张张标志性名片。
2004年9月,在山东理工大学校园报到的队伍里多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来自新疆的民族“双语”师资生。在2004年、2005年,山东理工大学承担了教育部的专项计划,面向全疆连续招收了两届共346名定向南疆四地州就业的专科层次的中小学“双语”民族师资生。
2008年,山东理工大学总结前两届“双语”师资培养的经验,具体承担了山东省教育厅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依托山东理工大学推进实施教育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方案》,2009年至2011年每年为南疆四地州农村中小学培养定向“双语”师资“特培生”125名,三年共375名。
目前,前两届学生已经先后入校,学校正按定制式培养计划组织教学。同时根据方案,还要为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新疆职业大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等疆内高校培养民族干部。并且每学期派遣30名本科高年级学生到喀什地区实习支教,第一批、第二批共60名学生已经圆满完成实习支教任务,第三批30名支教学生正在喀什地区实习。
在直接提供人才援疆服务工作的同时,山东理工大学还积极探讨为当地提供继续教育服务。2004年山东理工大学新疆函授站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建站六年来在山东理工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共有328名来自天山南北的各地学员通过不同专业学习顺利毕业,现有在校生362人。2010年报考该函授点的疆内学生已突破1500人。
(通讯员:马东顺 李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