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价过路费案件再次引起公众对于货车超载的广泛关注,记者采访发现,超载现象背后有一条利益链条,这也成为了超载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请听山东台记者李建、淄博台记者刘江帆的报道:
最近,货车司机姜先生反映,自己购买不久的货车刚刚上路就被查,甚至按照核定标准载货也会被查扣。
(录音:车的牵引力是28.345吨,我挂31吨,实际上我就拉29吨半,我不超载,车皮算了都不够数,亏一吨多,他就说牵引力不足,小牛拉大车。)
记者调查发现,姜师傅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有小马拉大车,更有大车小标。国内不少汽车制造厂家对样车进行设计过程中,已经把超载能力预算了进去,很多货车在出厂时车的载重量不是按照车辆的实际运输能力来定的,而是为少交过路费定的,这种情况被业内俗称为“大车小标”,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周长城说这其中就是利益链条作祟。
(录音:企业在设计的时候,标的是五吨,它可能实际能承载八吨,用户选的时候必然选愿意多拉的这种,因为经济效益高。)
货车不超载就赔钱,在车多货少的大环境下,货车司机必须多拉快跑才能盈利,超载成了唯一选择,而新车在进入市场后,各种改装厂也为超载提供着各种便利。在山东梁山、泰安等地众多的汽车改装厂轻易就可以让车辆载重翻好几倍,一位长期从事汽车改装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录音:比如说改装车辆,能改装到什么程度,比他原始的载重吨数能超多少,包括车的发动机的马力、动力、货箱的高度和容积度都是他们需要考量的买车的最基本要素。)
如何破解超载难题?在堵和罚之间,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周长城提出了汽车研发设计应当侧重于提高运行安全和减少对路面损害两个层面,这才是解决货车超载的治本之策。
(录音:设计者在设计时,要增加载荷能力,还要想办法减少破坏。我拉得多,又省油,又安全不就行了,提高安全性,拉得多,对路还不破坏,拉得多怎么能不是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