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组成“赴陇援西”社会实践服务团,作为学校唯一一支国家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在会宁县杨崖集乡北坪小学开展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文化下乡,奏响实践主旋律
针对支教所处小学地处西北偏僻乡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团队积极部署,高度重视学生的课程开展状况,通过“三化”模式着力改善同学们的课程单一,知识面狭窄的现状,使更多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开阔眼界,有所收获。细化课程设置,增设了红色教育、手工艺、生物小知识、礼仪等创新型课程,使当地学生接触到东部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化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开设多个年级课程,对个别学生开展“一对一”辅导模式,并开展多项素质拓展活动;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多方努力为学校筹建了有4000余册图书的爱心图书室,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学生的素质拓展活动,并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多所学校取得联系,以实现进一步的资源优化和资源共享。
科技下乡,提高经济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在作为“国家级扶贫县”的农村里,几乎看不到科技的影子。针对此种情况,团队走访了当地政府部门,了解到气候干旱、交通不便是制约当地经济的两大难题。团队随即与跟队前来的《鲁中晨报》报社记者取得进一步沟通,努力通过多方媒体宣传,拓展招商引资,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争取克服当地自然条件的制约,为经济发展找方向、谋出路、促发展,最终摆脱“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团队成员还在学校专门开设了科普讲堂,宣扬最新的科普知识,增进村民对科技的认知,努力为村民和学生办好事、办实事。
卫生下乡,展现风采新农村
为给广大村民和同学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解决农村看病难、体检难的问题,团队联合会宁县博爱团队邀请了柳岔“殷氏微调”第四代传人殷振杰等组成的义诊团队为村民们和同学们进行免费检查。义诊的检查范围包括内科和外科的常规检查以及推拿等,并对村民多发的慢性胃炎、颈追痛等病症的治疗恢复提出建议。此外,队员还向广大村民免费发放了《健康宣传册》、《健康安全守则》等健康资料。据统计,义诊活动覆等盖了北坪村、邢坪村、水头村等村社,共有300余户、约1000余人得到了免费的常规检查。
着眼实际,心系西部。在为期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共举行各类活动近20项,得到了当地人民的一致好评。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的发展,服务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帮助和引导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