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悄然而至,1995年前后出生的大学新生已陆续步入校园,准备开启一段崭新的旅程。
他们是追求自我、标榜个性的一代,也是承载着全家人殷切期望的一代。对于这些个性张扬、充满活力的“95后”来说,面对与高中阶段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他们是否已经调整心态,能够从容面对?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是否羽翼丰满,能够独当一面?不少家长对此多少还是有些担心。
9月7日,记者在与多名“95后”新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看似懵懂、稚嫩的“95后”新生,大多对大学生活有着明确的规划,说起即将开始的4年大学生活,他们踌躇满志、整装待发。而记者也根据已经开学的学长学姐的自身经历和感悟,总结了大学生活中的几种典型状态,给即将入学的新生揭开大学生活的“神秘面纱”。
新生憧憬之——不做“书呆子”,要快乐地学习
9月7日10:00许,记者来到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2013级新生的到来打破了校园往日的宁静,为安静的校园平添了一份活力。校门口、新生报到处、宿舍楼,随处可见提着行李、一脸兴奋的新生和家长。
在众多排队等待报到的新生中,身高185厘米的高个子男生吴帅帅格外引人注意。面对记者的采访,19岁的他显得有些羞涩。吴帅帅说,他是家里的独子,高中住过校,但今天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来上学,妈妈有些不放心,一大早便陪着他从滨州市沾化县来学校报到。
正在一旁照看行李的帅帅妈妈告诉记者,吴帅帅高中阶段成绩特别好,在班里算得上“学霸”,但是高考发挥失常,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我对帅帅的要求一向比较严格,上了大学以后,我希望他能继续努力,争取能把学习成绩保持在年级前几名。”
而说起对大学四年生活的规划,吴帅帅自己则用4个字来概括:边学边玩。他说:“谁说‘学霸’就一定是书呆子?只要掌握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和娱乐完全可以兼得。”
吴帅帅说自己高中时就特别喜欢打篮球,每当学习累了的时候,打篮球便成了他最常用的放松方式,而到了大学,吴帅帅打算继续坚持对篮球的这份热爱。“如果学校里有类似篮球协会这样的体育社团,我一定参加。我要当‘学霸’,但是我要做个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快乐‘学霸’,绝不做书呆子!”吴帅帅坚定地说。
新生憧憬之——渴望邂逅爱情,留下美好青春记忆
在大学校园里,爱情,向来是不朽的话题。在年少轻狂的岁月里,能遇到一个真心相伴的朋友、知己、爱人,能邂逅一段诚挚的爱情,是多么美好的青春记忆。
采访的过程中,提起爱情这个话题,不少“95后”的新生都露出了笑容。“随缘吧”、“我希望找到一个有共同话题的男朋友”、“我希望我的女朋友孝顺、乖巧”……不少新生大方地向记者吐露了心声。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舞蹈专业的“95后”新生杨金昀告诉记者,他很期待能够在大学校园里邂逅一段美好的爱情。
“父母对我要求比较严格,高中时除了学习文化课,我还要练习体育舞蹈,对感情的事我从来都没考虑过。现在上了大学,爸爸妈妈竟然开始催着我找女朋友了。”说到这,杨金昀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单纯的时光,如果能够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我一定好好珍惜。不管结果如何,这至少是我青春里一段宝贵的记忆。”当被问到喜欢什么类型的女生时,杨金昀笑着说:“性格要大方、开朗,最好是长头发,笑起来甜甜的。”
新生憧憬之——自由自在,享受轻松的大学时光
对于不少刚刚度过高考大关的新生来说,踏进大学校园,就意味着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迈向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1994年出生的大一新生郭晓宇就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
“上了大学,课业负担减轻了,我终于可以享受大学时光了。”郭晓宇告诉记者,她上高中时,学业负担比较重,每当累得想放弃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就以展望美好的大学生活的方式鼓励她坚持不懈继续努力。终于,经过自己的奋斗,郭晓宇顺利踏入了大学校园。
说起对大学4年生活的规划,郭晓宇说,大学里的生活不像高中那样紧张,生活上比以前更加自由、轻松了,但是在学业上,她依然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除了顺利完成学业,我不想把宝贵的4年生活浪费在吃喝玩乐上,我喜欢唱歌,我想参加学校的合唱团一类的社团,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郭晓宇十分憧憬自己的大学生活。
谈到大学4年的目标,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95后”新生李伦说,“英语一定要过四级,要考研,还要加入足球协会。”
李伦的母亲何女士则说,她和丈夫从来不会给儿子施加压力,“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地度过4年大学生活,毕竟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就要面对各种压力了,趁着还有机会,希望孩子好好享受和珍惜大学生活。”
学长学姐现状之——目标明确“学霸型”
今年上大三的小张从小就爱学习,被周围的同学称为“学霸”。一进入大学,小张就带着明确的考研目标开始了大学生活,每天保持着高中时的学习节奏,早上起来读英语,有课的时候上课,没课的时候小张就去图书馆看书,晚上还要去自习室上自习。
“晚上我们在宿舍打牌或者玩游戏,小张从来不参加,我最常见的就是他戴着耳机,拿着书看。”小张的室友说,小张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专业里的前三名,每年都拿奖学金。
记者调查了解到,像小张这样在大学能坚持每天固定学习的大学生很少,但几乎每个专业都存在这样的“学霸”,他们通常有继续深造的理想和明确的目标,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每天的生活很简单,就是在教室、宿舍、餐厅等几个地方之间活动,每年的奖学金基本都被“学霸”们锁定。
学长学姐现状之——游戏人生“玩乐型”
“在我们宿舍楼,基本上每个男生宿舍里都有个‘游戏专业户’,他们每天上午逃课睡觉,中午起床吃饭,下午开始玩游戏,晚上玩到深夜。”大三的小王告诉记者。高中时没有时间玩游戏,大学里课程相对轻松,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很多人不去上课“专心”玩游戏,基本上任何时间宿舍里都有人在,所以除了放假期间,宿舍基本上都没锁过门。
记者询问了淄博4所大学的20多名大学生,发现这样的“宅男”在大学里并不鲜见,他们通常每天都在床上和电脑前度过,经常逃课,上课点名和买饭都靠其他人帮忙,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戴上耳机就与世隔绝,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
据山东理工大学的一名老师介绍,很多大学生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之后就像得到了释放,开始疯“补”高中期间没有时间玩的游戏,而这些游戏往往都很容易上瘾,所以部分学生一进大学就投入到游戏之中,形成习惯之后很难自拔。
学长学姐现状之——兼职打工“老板型”
家庭条件困难的小曹是淄博某高校的一名大四学生,虽然还没毕业,可他却已经干过7种兼职工作,工作经验丰富,同学都称他“曹老板”。
由于家在偏僻的农村,而且家庭情况比较困难,小曹从一进大学就开始找机会干兼职,假期里经常选择留校打工,3年下来小曹的生活费基本都是自己打工赚来的。今年暑假他在张店干了两份兼职,一份是家教,另一份是给一家银行推销信用卡。
“大学三年,我基本上什么都干过,洗碗、发传单、推销牛奶、家教等等,虽然挣得不多,可也能满足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小曹说,上大学对于像他一样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自己尽力帮助家里减小负担,干兼职积累的工作经验对以后就业也有帮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打工,大学里的“打工族”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群体,他们有明显的特征:家庭情况一般或困难;学习成绩中上游;周末的时候最繁忙;通常干过很多兼职;热情开朗;肯吃苦而且适应性较强。
学长学姐现状之——无所事事“迷茫型”
“大一刚开学那会课很多,还有早、晚自习。”大三女生小秦说,当时宿舍4个人,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随后的日子里,“大学就要拼命玩”的念头作怪,小秦和寝室的姑娘们开始轮流逃课,每天留一个人在教室“值班”,防止教授突然点名,其他人利用上课的时间出去吃饭。
上课的时间吃饭,放学后自然又没事做了,刚开始的时候会逛逛街,再后来就和寝室的姑娘在网上玩一些小游戏,“作为女生,我也不喜欢玩游戏,所以每天都无所事事。”最后寝室四个人变得沉默寡言,日子久了,即使都在寝室也会用QQ联系,而不是直接说话。
这样的生活一持续到大三,“现在班里有人开始准备考研,有人准备考公务员,也有人忙于各种考证。”懒散惯了的小秦,也想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一把,但每次走进自习室,以前养成的坏毛病都会不自觉的“复发”,一进自习室就会睡觉、玩手机。
“我每天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小秦说,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她不会放纵自己,一定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
网络社交下的新技能——新生入校前已结识新同学
在与多名新生交谈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尽管大多数新生在高中阶段已有过住校经历,但谈及大学里的人际交往,不少家长还是眉头紧锁,放不下心。很多家长觉得,现在的“95后”新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个性鲜明,对于能不能与室友、同学和谐相处,家长们还真是心里没谱。殊不知,不少“95后”新生们在认识新同学和师兄师姐这一方面早有准备。
1994年出生的王雪是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一名新生,在高考结束后的两个月假期里,王雪前后共加了3个QQ群,一个是山东理工大学的校群,一个是化学工程学院的学院群,还有一个则是本专业的内部QQ群。“我是从贴吧上找到这几个QQ群的,除了加这几个群,我还在群里找到了不少本专业的师兄师姐和新同学,大家现在已经是QQ好友了,有什么问题经常互相沟通。”
王雪说虽然没有见过跟自己聊天的师兄师姐和新同学,但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已经跟大家约定好了,来到学校之后要见面聊天,“虽然从来没见过,但是感觉特别亲切。”
像王雪这样提前跟师兄师姐“套近乎”的新生还有不少,家在菏泽的17岁新生陈宇在来学校之前,也在网上浏览了山东理工大学的网页和贴吧,通过贴吧里的留言,陈宇加进了一个化学工程学院的内部QQ群。
“群里有一百多个人,经常有人聊天,很热闹。不少新生都在群里问学校的食堂、宿舍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我对学校的很多情况都了解了。”陈宇说,她现在已经开通了微信,开学后准备用微信来结识新同学。
学长学姐有建议
大学的生活比高中自由得多,初从高中进入大学会有一种解脱感,但不要让这种“解脱感”持续的时间太长,理性的做法是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里尽量多做些与自己的理想职业相关的事情,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发挥自己的兴趣和技能,最好培养一技之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样才不至于感到空虚;搞好人际关系,珍惜同学情谊,同学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鲁中晨报 20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