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很踏实的人。”“他呀,感觉他科创这方面挺厉害的。”“学长是一个很随和内敛的人。”这是山东理工大学同学们口中的王明亮,日前,他刚刚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我坚信自己能够改变自己;不放弃,那么一切都有希望”,王明亮说。就像他的名字,从不缺乏光明,但王明亮的生活经历,仿佛与他开了个玩笑,坎坷伴随其左右。
只要努力,希望一直都在
其他学生都徜徉在青春的曼妙时光里,日子过得平稳而又多彩。王明亮却是在以奔跑的速度不断的完善自己,“每天努力一点点,就能进步一点点。”他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大学生活。人们都看到他现在的优秀,却不曾见过他经历的坎坷。
曾经一度,他也有过放弃学业的念头。王明亮的生活在2008年悄然转了个弯,这年的他刚上高中,本来是享受轻舞飞扬的年纪,却过早的见识了生活的残酷,他的父亲在这一年患上了股骨头坏死。医生说,股骨头坏死在当下的医疗水平下无法完全治愈,昂贵的手术费使这个家庭望而却步,父亲常年忍受病痛的折磨,昂贵的医药费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在这个困难的时间段里,王明亮丧失了继续学业的信心,他萌生了退学的想法。少年的想法透露着那个年纪的冲动与倔强,他告诉父亲:“学不上了,下来挣钱。”父亲沉默未语。
那年除夕,喜庆的气氛让这个家庭凝重的气氛有所缓解,父亲把王明亮叫到跟前,一聊就是一夜,“说什么都不能退学!农村的孩子,上大学才是走出去的路啊。”现在想起当年的场景,王明亮仍是唏嘘不已,“我父亲重复了好几遍,他是怕我不听啊。”父亲是不希望王明亮重走他的老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一辈子。
然而面对压力,重拾信心又谈何容易。对于当时的王明亮来说高考只是一种奢望,“一个跌在谷底的人。”王明亮是这样形容那时的自己。但他没放弃努力,也知道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基础弱,那就从基础抓起,当时的他坚持天天早起,努力学习,他的高考不仅是他人生的转折,也成为了父母亲沉甸甸的期望。慢慢的,王明亮的付出见到了收获,最终来到了山东理工大学。“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希望就一直都在。”
仍然在行进,从未停止
进入大学求学已经过去了两番春秋,王明亮常常思考自己的处境,“大学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就看能不能把握住。”很明显,他把握到了很多机会。学习他一直没有松懈过,他的学习成绩经常是专业第一、第二,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奖学金。学习并不是王明亮大学生涯的全部,他还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就像同学所说的,他的科技创新是一大闪光点,他共计获得了能源杯二等奖、物理竞赛二等奖等20余项校级奖励,山东省专利产品设计大赛一等奖、高分子实用技能大赛三等奖等5项省级奖励,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被评为 “科技创新标兵”,获得科技单项奖学金。大学对他来说,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成为了他完善自我的平台,腾飞的踏板。
“去年参加数学建模,我为此准备了半年多。”他说,“这是我参加比赛以来付出的努力最大的一次。”可就当他准备在校继续接受培训时,父亲的病情突然加重。那段时间他放弃了比赛,一直在为父亲看病奔波忙碌。这算是他的一次不“完美”的科创活动。“不过学的东西总归是有用的。”他就是这么一个乐观的人。
独立的性格,造就了自强的生活
面对困难,支撑他的是什么?“也许是一种自强的生活态度吧。这跟我童年的经历有关,从小我父母就外出打工,成就了我独立的性格,那时贫困窘迫的生活,造就了我吃苦耐劳的性格。”王明亮斟酌着,这样总结。他做过很多兼职:校内勤工助学、家教、发传单、搞促销、话务员、服务员等, 每做一个兼职,他都会写下自己的经历体会,小心翼翼的总结,“这也是我大学生活的一笔财富。”谈到他的经验,他显得很兴奋。
有时候看到别人的大学生活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王明亮的内心也曾有过羡慕。但是每次想到父亲那一瘸一拐的背影,他就收起了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心。“我不能停止,要是停下了……”后果也许是他承担不起的。想一个旅人,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也没错过沿途的风景,他了解了其他学校的一些情况,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山东大学的教授的讲座:大学就像人身上的衣服,有名牌和普通之分,但对于它的学生的评价,还得看他的实力。
困难的环境铸就了一颗坚毅的心,要强的性格不允许他有一点退缩。当成为困难的局内人,要么成长,将困难转变为试金石,要么消亡,被淘汰出局,王明亮选择了前者。
(人民网 201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