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我校在储能科学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周通副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周晋教授以及我校讲座教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李峰研究员等,合作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钾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并揭示了其储钾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于《能源与环境科学》。
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锂基储能器件已被广泛应用。但金属锂资源存在短缺、分布不均等问题,为此开发廉价且可持续的新型储能体系成为研究新趋势。钾与锂化学性质类似,且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因此,钾离子电容器成为储能科学领域的研究新热点,其中,开发高倍率电池型负极材料是钾离子电容器面临的一大挑战。
由周通、周晋、李峰等设计的碳纳米纤维负载碳包覆二硫化钨纳米片的自支撑复合电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储钾比容量和倍率性能,改善了储钾反应动力学并促进电化学转化反应,增加了电极的导电性,表现出高的储钾比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基于该材料构建的钾离子电容器可达到180.4 Wh kg-1的能量密度,这是目前国际上报道的最高水平之一。该研究成果为高性能电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对钾离子电容器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省属优青”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等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