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11日上午,稷下讲坛在2号教学楼举行。法国语言文化学术图书馆中文领域藏书负责人、中国研究馆员余敏,作主题为“法国语言文化学术图书馆(BULAC)馆藏中文古籍与中法文化交流”学术报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吕逸新,汉籍整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恒新,教师代表钟云瑞、高佳华,2023级、2024级部分研究生参加活动。报告会由吕逸新主持。

会议伊始,吕逸新对余敏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介绍其在汉籍数字化整理与跨文化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会议交流环节,余敏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首先,他系统阐释BULAC作为欧洲重要亚洲研究文献中心独特定位与馆藏优势;其次,基于对法国现当代中国研究领域长期观察,他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语言解读偏差、跨学科方法论融合不足等学术瓶颈;最后,结合自身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学实践,特别强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简体字、使用标准普通话对构建准确中文认知体系关键作用,为法语区学习者开辟中文传承新范式。

互动环节,师生围绕海外中文古籍回归项目踊跃提问,深度交流,余敏结合项目实践经验进行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吕逸新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此次学术交流意义。他指出,海外中文古籍数字化工程为构建中国文化数据库提供关键支撑,打造出具有示范价值文化传承范式。这种跨国学术协作深化中法在数字人文领域战略合作,培育出兼具专业素养与跨文化视野的文化交流使者,为促进两大文明体系间深度对话提供可复制成功经验,彰显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国际担当。

此次报告会为文学院研究生培养注入新动能,助力培育兼具文献保护专业能力与全球传播素养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