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7:00,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先生应校团委邀请在三号教学楼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走进孔子》的学术报告。
骆承烈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传统文化与做人”展开,共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重视做人、怎样做人三大部分,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部分,他强调要通过研究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在看待传统文化时,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积淀多年的优秀成果,不是毫无用处的旧东西,相反却具有新时代的指导意义。骆教授以孔子始终“打而不倒,批而不臭”为例说明:评价事物时除要坚持阶级的标准外,还应该秉持社会发展、认识论和道德论的观点。
在“重视做人”部分,骆教授强调重人格、图自强是传统文化在此问题上的根本要求,社会化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区别;他还认为人应该积极入世、精通人事之学,同时应该“杞人忧天”,因为无外患者国恒亡。
骆教授在“怎样做人”部分给出了做人的标准,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礼义廉耻,他解释为:做人应该规规矩矩、堂堂正正、清清白白、自容自度;对于孝,他认为应该做到“养亲、关亲、敬亲、顺亲、礼亲、谏亲、光亲、衍亲”;从“人”字的解释看,做人要站得住(有国格人格)、上小下大(立足群众)、一分为二(优缺点并存)。
最后,骆教授对当代年轻人提出了四点希望,即:人生在于奉献,应该立足现实然后努力改变现状,做好本职工作,要失败不气馁,更要得意不忘形;要有点不服输的精神,应学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精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光要自己活得坦然还要使自己的品德在后代一直延续;要有创新精神,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人绝我化”。
骆教授虽年逾七旬,但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始终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并且以其五十年从事教学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全程站着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对此,全场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附:骆先生简历:
骆承烈,男,1935年生,山东省济宁市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教授,兼任孔子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洛阳大学特邀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骆承烈教授从事高教及孔子研究40余年,先后发表文章400多篇,出版《孔子故里史迹》等21本著作,主编《儒学思想与社会复观》等25本、在《中华传统美德》等十多本书中任顾问。多次获国家、省级奖励。编、导、主讲电视专题片《孔子与儒学思想》和《三字经》共116集。在大型文献专题片《文化巨人孔子》中任撰文与历史顾问。参与大型多媒体光盘《孔子》的撰文工作等。先后应邀到国内十二个省、市(含台湾)和日、韩、越、新、马等国讲学。
骆承烈教授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国际文化名人”称号,1997年获世界吉尼斯纪录“收集孔子像最多的人”。2000年在香港召开的“孔子思想与中华统一大业”国际学术研究会上作学术总结发言。在日本世界展望学会会员大会上因对人类和平、幸福作出贡献被授予奖章。《东方时空》、《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词典》、《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文化艺术最高荣誉奖》等均有对其事迹的记载和报道。
附:骆承烈《走进孔子》报告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