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  >  院部传真  >  正文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六项措施保就业
作者 : 李和地  
来源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 : 2009-06-01
阅读次数 :

  本站讯 按照校党委的统一要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结合学院实际把“保就业”作为学习实践活动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多措施促就业,努力破解就业难题。
  第一,统筹思想,紧抓落实,用制度促就业,开创新局面。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就业形势面临挑战。今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有323名毕业生,涉及4个本科专业,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任务异常艰巨。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把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学院出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9年度就业工作计划》,按照“两个关心”:“关心每一个毕业生的发展、关心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和“三个提高”:“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等促进就业的新举措,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学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服务工作水平。
  此外,学院还大力倡导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资源共享,丰富就业信息,并调动教师献计献策,很多教师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介绍学生就业,就业工作得到广大教师的理解和重视,收到良好的效果。充分利用校友和在校的研究生(已经参加过工作的研究生)提供就业信息,向供职单位或认识的单位推荐毕业生。经费是各项工作地重要保障,学院设置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为做好就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信息服务,保障畅通,多措施好就业,编织稳固纽带。
  为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渠道,学生会专门成立了就业服务部,负责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搜集用人信息,每周汇总一次,并及时将汇总好的用人信息更新到学院网站。开学至今已汇总12期,搜集用人单位300余个,提供岗位600多个,为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进行沟通搭建网络平台。在走访中发现,学院充分利用办公室和宿舍的宣传栏,及时张贴各种就业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分利用QQ群和飞信的速度优势,将用人信息最快的传递给同学们。在发布就业信息的同时,学院也很关注信息的安全,对信息发布实行严格把关。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学院网站上至今未出现过虚假信息。学院在就业派遣信息服务方面也很规范,为学生就业减少了很多麻烦”。
  除此之外,学院还充分挖掘校友资源,获取大量就业信息。鼓励老师利用社会关系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向外推荐学生;组织学生参观用人单位,为学生深入了解学校和企业创造条件。学院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招生就业处组织的“2009年寒假就业实践暨‘走百县、访千企’活动”,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就业社会实践活动,共搜集用人信息近百条,学院被授予寒假就业实践优秀组织奖,2名学生被授予寒假就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学院给学生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是为学生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签约率的有效手段。
  第三,走出去,请进来,多渠道保就业,建设就业市场。
  “请进来”、“走出去”是较为传统的寻找就业机会的模式,学院在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毕业生就业影响基础上,把明确稳定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和促进人才培养等作为就业工作的目标。主动走访用人单位,积极构建社会实践、教学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的就业基地;广泛联系用人单位,积极组织和推荐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由于前期的宣传工作到位,学院在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方面显得比较主动。学院和用人单位经常保持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举办了多场针对具体专业的招聘专场,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请用人单位参加广告专业创作作品展,促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迄今为止,学院已召开山东淄博万杰医院、华润雪花啤酒山东区域公司、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山东淄博西召民盛置业有限公司、淄博宇峰实业公司、淄博华成集团等10余场专场招聘会。
  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保持持续竞争力,学院建立了一批有特色的毕业生实习基地和就业联系单位,并跟踪调查,指导学生如何有针对性地缩短在能力和素质方面与用人单位要求上的距离。学院与山东天鸿书业有限公司和淄博东宏广告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张店区房镇中学、马尚一中等也成为学院的师范类学生实习基地。学院发动全院师生联系用人单位,院领导带队走访用人单位。学院紧抓“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建设,打造就业网品牌,通过运营,使其成为就业市场拓展的战略系统。
  第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以专业带就业,做指路明灯。
  应对新的就业工作形势,学院对此高度重视,坚持以学生为本,贯彻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性和“独特”性。邀请学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金华对学院毕业生作了有针对性的讲座,就毕业生关心的就业形势、就业技巧、就业心态等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结合师范类毕业生较多的特点,学院邀请到淄博市实验中学语文科研组组长、市优秀教师张伟给师范类毕业生做关于说课的辅导报告,使学生们对说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给学生应聘时增加成功的砝码。同时,根据学生就业情况的不同,学院召开针对不同对象的动员会,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参加就业工作。对于排名靠后的学生,认真给他们分析就业现状,指导他们抓住机遇,及早签约。本届毕业生工作基本做到了辅导员和每一位毕业生谈话,副书记向每一位同学做就业指导。在就业指导模式上,学院采取个性化和网络化相结合,定期推出个性化就业宣传板报、个性化专题讲座等,并在学院网站开设德育教育专栏,进行德育服务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第五,实践教学,开拓创新,以服务抓就业,建立长效机制。
  为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院建立并实施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将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教学模式上,学院实行导师制,专人负责、责任明确,一位教师重点负责几名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工作,实现全程就业教育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同时,学院也为毕业生进行毕业生创业和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辅导,重在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帮助毕业生合理定位、调整心态,确定“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通过实施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风检查制度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了良好学习氛围,有效的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就业信息定期汇总,学院对专业就业状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以科学的数据为指导,建立与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开拓以学校为主的就业市场,建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就业市场主渠道,以就业服务部为辅助,建立持久长效的就业服务机制。
  第六,加强引导,重点宣传,到基层去就业,开启别样人生。
  学院积极贯彻教育部和山东省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积极引导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鼓励毕业生在服务基层、服务西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学院网站上及时转发国家领导人与高校学生代表的座谈会讲话稿,发布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组部等解析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条件和青海省省直事业单位的招聘公告等。
  今年5月份,山东省人事厅发布《关于做好2009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就业。学院积极响应,为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营造良好氛围,努力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搭建桥梁和平台。志愿西部、服务基层,使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样开启别样人生。

编辑:责任编辑 :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