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7月11日至17日,由我校在读大学生组成的“传承民俗文化,关注黄蓝经济”社会实践团来到鸢都潍坊,对该市民俗文化、经济发展、地区特色政策等方面进行走访调研。
实践团队同该市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将第一项行程定于白浪河湿地公园,通过“做一日义工”活动积极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的行动中,捡拾垃圾,清洁公共设施,清扫树叶,全体成员在奉献社会中成长学习,同时以实际行动倡导市民提高环保观念和生态平衡意识。在清扫途中,实践队员参观新旧水系对比宣传栏,并同来往游客进行采访交流,深入了解“三河治理”政策对市民、环境以及城市形象带来的积极作用。
次日,实践队团走进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大观园进行民俗调研,寻找民俗老艺人。队员们依次来到杨家埠风筝博物馆、风筝制作馆,木版年画博物馆、年画制作作坊、古店铺街,深入了解潍坊民俗文化精髓。在巷弄深处,实践团有幸采访到杨家埠风筝老艺人杨其民,老人放下手中制作一半的风筝,与队员们亲切探讨了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杨其民向成员展示风筝的制作工艺,强调民俗文化要传承下去。他提到,文化传承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大批人的义务,他自己会以亲身行动来传承风筝文化。
在结束杨家埠行程后,实践团来到风筝博物馆,将风筝起源及发展﹑风筝制作工艺﹑风筝纪念品市场情况三方面作为调研重点,采取现场调查﹑游客随机访问﹑咨询工作人员等方式进行信息收集,深入了解风筝作为一项民俗文化遗产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实践队员在现场当起潍坊民俗文化讲解员,向五湖四海游客宣传潍坊,弘扬传统民俗文化。“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这是对独具艺术特色的潍坊民俗文化的真实写照。
在繁华地段,实践队选取地下名店街、人民广场、风筝广场、V1购物广场等人流量较大场所。针对“黄蓝经济战略与市民生活‘以及’潍坊文化产业和民俗文化保护”方面分别开展主题问卷调查活动。为获取最多、最广、最全面、最客观的调查结果,实践队队员随机向过往行人、商店店长、广场工作人员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信息采集,分。经济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黄蓝经济区的、潍坊保税区等多个热点问题,用百姓视角审视潍坊近五年来的经济生活变化;民俗文化调研包括对民俗工艺品、民俗文化活动、民俗文化问题的看法等多项多面的问题,问卷还给答卷者留出了提出自己的建议的文字框。调查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调查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多数市民认为“十一五”期间潍坊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并表现出前景乐观的喜人局面,多数市民对个人收入、家庭收入表示满意,并对未来五年有较为清晰的个人规划;民俗文化方面,多数市民持乐观态度。同时市民提到潍坊民俗文化需要培养更多有才的民俗艺人来传承,在此基础上开放、完善、宣传文化景点以吸引更多游客者来参观领略鸢都民俗文化的魅力。
在接受潍坊电视台采访时,队员们说,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山东理工大学团委“红色青春献祖国,躬身实践长才干”社会实践主题的积极响应,实践队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奉献中成长,在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对潍坊民俗文化产业与保护传承、经济与民生发展概况有了深入了解。据悉,社会实践团将对社会实践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并递交于相关部门。
(通讯员:刘锴、高梦冉、汪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