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秉承“育人为本,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注重思想教育,强化就业指导,完善就业体制,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工作模式,强化就业针对性,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取得良好成效。
注重思想教育,强化就业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方面,学院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责任感和就业观,并加强毕业生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法纪观念和安全意识,确保毕业生安全走向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学院着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题教育工作,依托教职工组建全院范围内的就业指导网络,对毕业生进行细致全面指导。同时,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在就业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做到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突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特别是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就业工作中的潜力,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指导低年级学生合理设计和实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促进高年级学生尽早地确定就业意向。
完善就业体系,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学院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二是搭建就业帮扶平台、就业信息化平台、就业合作平台,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学院建立了以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干部为主体的信息员制度,利用学院网站、宣传栏、院报以及飞信等,建立从就业辅导老师到学生干部再到每个学生的立体就业服务网。三是建立企业招聘跟踪机制,在完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回访企业在我校的招聘录用情况,以便收集反馈信息或再次协助推荐。同时,学院坚持把拓宽就业渠道与加强企业深层次合作相结合,针对毕业生开展学生创业论坛、大学生创业就业报告会,邀请泰光、智洋电气等企业的创始人来校举办讲座,让毕业生了解就业中的企业要求、服务系统和薪劳保障。
创新工作模式,强化就业针对性。学院充分调动全院师生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建基地、拓市场”的工作模式,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市场,积极探索就业工作和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尤其依托电力系统这一行业背景,在继续巩固省内各级供电公司这一重要就业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建立与省外电力系统的长期用人合作关系。同时,积极与海尔集团、鲁南制药集团、青岛华电高压电气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联系,全面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和招聘条件,各大公司在学院共计召开10余场专场招聘会,有力推进了毕业生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