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理学院于4月正式开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创业意识。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与《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具体要求,结合自身特点,理学院确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基本思路是:以“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创业实践”为指导思想,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为原则,建立“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与课外渗透、自主与引导结合”创新创业训练模式。
该院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创新创业为特色,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着力打造以培训为基础,竞赛为载体,实践为重点,研究为提升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分阶段开展创新创业知识普及、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项目体验以及创新创业实践应用等训练,独具特色,分阶段一体化推进。其中,创新训练是基础,创业训练是过渡,创业实践是目标,三个阶段各有侧重,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一、项目为依托 引导创新训练创新训练
项目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问题探索、课题研究为核心。该院从专业入手,依托创新项目,做好大学生创新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基本技能。该院引导学生在创新项目立项前,必须对所开展科学实验、技术革新市场前景进行深层分析,做好与同类产品、技术对比并将成本核算引入科学研究,引导学生建立市场敏感性。
二、“模拟公司制”经营 开展创业训练
创新训练中产生优秀项目,可优先推荐参赛或申请转化为创业训练项目。创业训练是在对接市场需求前提下,在项目开发、设计基础上进行产品经营管理技能训练。创业训练中,团队每个成员都要在项目实施阶段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通过制定商业计划书、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营、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素质及市场应变能力。创业训练可促使学生不断完善前期项目,以尽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三、 “创业导师”参与 实施创业实践
经过创新训练、创业训练两个阶段所形成优秀成果,该院将作为创业实践项目对其进行进一步孵化。该院聘请企业家或具有创业实践经验人士担任学生创业导师;通过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园向项目团队提供办公场地、智力支持;依托学院校友资源优势,联合搭建校企联系、校校联合交流平台;积极建立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帮助学生获取更多资金支持;依托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完善互动、连锁、开放实践教学平台……创业实践意在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以创业项目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动力,进而寻找、发现更好创业项目,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四、教学计划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合 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为确保训练计划顺利实施,该院根据需要,个性化制定参与训练计划学生培养方案,一方面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基础上适当调整课程内容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另一方面在授课时间上给予更多灵活性。此外,该院还专门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委员会”,设立科技创新专项经费,用于指导教师、学生奖励与项目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委员会”下设“项目运行办公室”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专门负责项目立项审批、中期考核、结项验收、教师工作量认定、学生创新性学分认定、项目实施过程监控、经费监督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选聘、对外联络、运营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