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儒家千百年文化圈里的“君子儒”,道家五千言《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法家纵横朝代更替中的“国家道德”,究竟何为国学?5月14日下午,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政法大学方尓加教授做客稷下大讲堂,在大学生艺术中心礼堂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概论国学”专场讲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方尓加引领我们对话历史与现实,讲述中华上下五千年积淀的国学精华。
追溯远古四大帝国的历史兴衰,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历史烙印下的文化指纹印证着祖祖辈辈的精神意志。方尓加通过阐述国学的含义、内容、形态、派别、价值以及核心问题六方面,为大家深度剖析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独特知识体系,道出其经久不衰的文化基因:内圣外王。谈到内圣,他深入对比剖析贤能与不肖、君子与小人、圣人与鄙人的思想道德;言及“外王”,他解释其道有三:儒家之“王道”,道家之“帝道”,法家之“霸道”。方尔加以《魏文王问扁鹊》作喻,饶有趣味地阐明了“专一家之说,如同误服毒药”的观念。
方尔加强调国学礼仪的内在情感,真挚而又不失热忱。纵观古今,方尔加引用蔡元培的一句“万物并育而不向害,道并行而不向悖”,将儒家经典的核心理念——中庸之道,诠释得淋漓尽致。他举国学为纲,为现场同学步入国学殿堂找到了合适的轨道、位置、角度、角色。
在潮流文化的迷宫里,方尓加为我们梳理文化内涵,重拾国学主张。回首上下千年饱经风雨的儒家经典,细数历史沧桑重焕生机的国学精粹,方尔加教授以“沧海一粟”的方式,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书写“国学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