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切实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和需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载体创新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在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创新观念,明晰师生工作边界,为学生内生动力发挥留足空间。该院在着力浓厚全员育人氛围基础上,注重厘清辅导员、班级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职责边界,增强育人合力。
辅导员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主,以建立“一本总账”和“几本明细账”的方式了解、引领学生思想,学生则以处理具体事务性工作为主,完成各项具体事务清单。辅导员的“一本总账”和“几本明细账”是指,辅导员与所带全部学生四年期间至少正式谈话一次,对学生基本情况、成长意愿、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建立“一本总账”,在此基础上,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特殊诉求学生等弱势群体还要建立相应的“明细账”,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在指导学生教育活动的开展上,辅导员重在出思路、出题目,避免就事论事,学生则重在将思路项目化、将题目方案化;在有关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方面,辅导员拿框架、提要求,学生则成为制度的制定主体和实施主体。
班级导师在全面完成学校规定的职责基础上,重在对学生开展学业指导,为学生成长提供学业方向规划、推荐优秀学习资源,学生则自主规划学业具体目标。这种老师抓思想抓宏观抓方向,学生重具体重落实的边界设定,为学生自主成长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学生逐步成为教育、活动、制度制定等工作的主角。
创新工作载体,确立学生及学生组织主体地位的实现方式。尊重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学生内生动力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为此,学院创新载体,并注重分层分类推进,在大一学生中普遍开展“我的青春我做主”活动,在全院各班级、宿舍等学生组织中则普遍开展“五有五自型”学生组织创建活动。“我的青春我做主”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学业、生活、社会实践、阅读及个性发展等五个方面自行规划设定学期发展关键目标并认真践行。活动以“青春宣言书”为载体,以学期为实施周期,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期初自主设定发展目标公开宣示、班级导师和辅导员审定、践行、期中公开讲述、期末集中评议等五个环节构成。
经由一年多的实践,活动已成为班级导师与辅导员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有效抓手,成为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规划能力、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和进取精神的有效载体,通过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建立起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五有五自型”学生组织创建,旨在引导各类学生组织成长为自我发展主体,成为“有自我设定的发展目标、有成员广泛认同自行建立的组织公约、有共同遵守且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有认可度高自行选树的学生典型、有富有特色的自创品牌活动”的自觉组织。以学年为实施周期,以达标评估为手段,采取半年预评、学年终评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各类组织实行动态管理。
一年来,“五有五自型”学生组织成为学院各类学生组织进行自我建设的基本遵循,尤其是,各学生组织依据建设标准,群策群力研究制定创建方案,合理分配创建任务,组建团队,责任到人,明确时限,一项一项抓落实,切实将“五有”的创建过程作为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共识的过程,真正使“五有”成为同学们自己的“五有”,成为同学们的共同成长意志。同时,班级导师和辅导员也和相关组织一道,共同分析研究,有效融入了创建过程。
完善“四个体系”,着力构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荣誉与制度、组织与活动“四个体系”,是学生在校期间感受较为直接的教育资源,规定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和应当遵守的底线、归属方式和成长载体,共同构成了学生成长的软环境。鉴于此,学院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旨归,系统规划了“四个体系”建设。按照种类齐全、体现个性、层次分明、阶梯递进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院学生荣誉体系,建立院级荣誉15项。按照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激励有力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特征鲜明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了以理想信念、综合素质、集体发展等为主题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28个,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组织设置,丰富完善学生活动31项。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学生在学业、卫生、课外阅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2014级学生比2013级学生同期及格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不及格两门以上的人数下降了10.2个百分点。宿舍卫生方面,2015年下半年卫生成绩的平均值为92.38分,优秀率为77.44%,及格率为94.9%,较上一学期分别提高了2.5分和19.75、8.58个百分点,前进了5个名次。学生阅读的计划性进一步增强,平均每人上交读书笔记4.8篇,比上一年增加了近2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显著提高,2015年学院参加校内外社会志愿服务学生达到900余人次,比上一年增加了700人次。社会实践参与率从2014年的97%上升到2015年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