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机械工程学院对标“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授课能力为根本,突出抓好教学联动、教风带动、师生互动、制度推动,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学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对照学校党委对一线教师“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要求和“四有”好老师标准,学院通过教职工理论学习、教工党支部经常性教育活动、学习优秀典型先进事迹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切实增强教职工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同时,学院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通过开展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选派青年教师到知名大学进修,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开展教研、学术交流,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严格管理。学院制定《2018年学风建设实施方案》、课堂考勤制、手机入袋制、大一晚自习制、学风督察制、院领导、辅导员课前抽查制、院领导听课制、学生党员宿舍值班制等规范学生行为。任课教师通过课课考勤、改革考核成绩核算办法、旷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等严格管理学生,并将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名单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及时处理违纪学生,疏导学习困难学生,做到信息互通,形成育人合力。每个学期组织学生签订《学业目标承诺践诺书》,着重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发展有目标、行动有计划、总结有自省。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院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办法》,梳理专业技能竞赛项目,打造一专业一社团一赛事的竞赛格局,形成以赛促练,以练促学,学练结合的竞赛氛围。组建教师指导团队,对学生进行定期系统培训,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组建本硕结合科研团队,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经验交流;举办“机器人擂台赛”“循迹小车比赛”“CAD机械制图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扩大参与面。另外,学院对参加省级或国家级比赛的同学提供费用支持和基础保障;每年年底召开大学生科技创新总结表彰大会,设立院级科技创新奖学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创新。
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完善沟通渠道。学院每学期分专业召开一次师生交流座谈会,学院领导、专业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交流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班级导师交流会,帮助学生解决班级学风建设问题。每个班设立课程课代表,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老师反映。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通过 QQ、邮箱、微信、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渠道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中辅导。通过师生党支部共建、教工服务团队值班答疑、教工党员联系困难学生等措施加强师生互动。
实施分年级分类指导,确保学风建设实效。一年级立足学风建设规范,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抓好课堂出勤率、晚自习出勤率、早操出勤率、宿舍生活习惯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开展专业教师面对面、优秀学长交流会、高数期中测试、专业认知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学风建设;二年级以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为突破口,通过组织科技竞赛增强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三年级以考研动员和就业竞争力提升为重点,通过就业指导交流会、考研动员会等帮助学生做好毕业规划;四年级以考研就业指导为重点,帮助学生实现考研或就业目标,保证文明离校。
大力宣传优秀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学院每年评选优良学风宿舍和优良学风班集体,召开表彰大会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依托网站、宣传栏、微信等载体宣传优秀教师、优秀班级导师、学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优秀事迹,通过推免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学生报告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向优秀典型看齐,激发他们学习的内生动力,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学院学风建设初显成效。学生到课率不断提高,上课抬头率大幅度提升,课堂迟到、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显著下降。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挂科率减少11%,2018年考研率25.71%,比2017年提高2.25%;初次就业率95.06%,比去年提高1.8%;毕业率96.61%,比去年提高2.14%。截至目前,2018年学院学生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60项,发表专利3项,论文10篇,比去年均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