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29日上午,淄博市2019年聊斋俚曲高峰论坛在学校东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二楼报告厅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会会长乔建中,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音乐史家、古琴学会会长吴钊,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积强,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赵新天,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郭学东,淄博市文联主席王东宏,淄博市社科联主席李建民,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唐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平、邹宗良,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丁德翠,聊斋俚曲研究者陈玉琛等相关专家到会并发言。
丁德翠致开幕词。他说,聊斋俚曲作为非遗项目,得到党与国家尊重与保护,目前正以崭新姿态融入新时代。他表示,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将把聊斋俚曲打造成新时代大众喜闻乐见文化新品种而努力。
陈玉琛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是怎样攻克这一“尖端艺术科研工程”》为主题作汇报,介绍自身所在团队三十年来对《聊斋俚曲》研究情况,攻克俚曲失传曲牌这一“尖端艺术科研工程”所做努力与下一步目标,主要包括“《聊斋俚曲》有关情况综述”“三十余年,久久为功”“如何学习俚曲和研究俚曲”“我的几点认识”“我们的目标”四方面。
各专家就聊斋俚曲保护、传承及发展进行研讨,发表意见。
吴钊从中国历史学角度看待聊斋俚曲,提出如何保存发展聊斋俚曲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从表演美学角度认识聊斋俚曲演出,表演美学包含创造性、还原性表演方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吴钊主张保证聊斋俚曲伴奏、表演风格原汁原味性。
乔建中表达出自身对中国音乐热爱,对高校提出期望。唐艺介绍音乐学院该项目目前研究进展,表示学院讲为聊斋俚曲培养项目继续努力。
王平对聊斋俚曲作品文献进行综合论述,聊斋俚曲在80年代得到大发展,阐述语言对于聊斋俚曲的重要性。
其他专家就如何传承、发展聊斋俚曲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