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  >  学校新闻  >  正文
记创新研究团队建设之溶质运移模型与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团队
作者 : 崔文斐  
来源 :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 2008-06-05
阅读次数 :

  污染,破坏了我们的水资源,恶化了我们的土壤,如何治理并根除污染,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有人用化学的方法处理,有人用生物的技术修复,有人用环境科学研究污染的程度。但是一个区域污染严重,其污染的根源是什么?扩散的过程及规律又是怎样的?如果不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所谓的治理与修复,只能是盲目地治理,却摸不清规律;只能是被动地修复,却不能预防。于是我校溶质运移模型与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创新研究团队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2001年,在姚德教授的建议下,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李功胜博士等联合淄博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的王孝勤工程师,开始了以地下水污染为背景、以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的区域水环境问题的研究。当年即获得了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下水污染源确定问题的数值模拟”,2004年又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下水污染相关反问题的条件适定性与数值解法”、一项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矿业开发环境地球化学评价技术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队伍逐步扩大,一条相对明晰的发展之路形成了,那就是开展“溶质运移模型与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2006年,溶质运移模型与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团队正式组建。团队现有11名成员,9名是校内人员,其中8名博士,1名硕士,另外还有2名校外人员,都是地下水管理研究和地质环境研究的专家。高层次的人员构成使得团队充满了活力。
  这又是一个创新的团队。多学科交叉更有生命力,更能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团队负责人李功胜的研究属于计算与应用数学学科,姚德教授是环境地球化学方向,杨富贵博士与蒋恒毅博士主要从事环境地质研究,李新民博士是应用统计学方向,王永在博士着力于矿物结晶学的研究;校外的王孝勤工程师从事地下水管理研究,刘洪亮工程师是城市地质环境工程问题专家,另外还有从事数据挖掘算法研究的张瑞博士、从事计算机算法设计研究的范小平硕士以及从事土壤水盐运移行为研究的吴忠东博士。应用数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团队由多个学科交叉形成,将水文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数学地质学以及环境地质学等新兴边缘学科相融合,形成了科学研究的新天地。只有突破了拘囿我们思维的条条框框,视野才会更辽远,思路才会更开阔。
  这还是一个和谐的团队。李功胜干练,杨富贵沉稳,李新民睿智,蒋恒毅踏实……各有各的优点。数学、材料、环境、地质、计算机……各有各的擅长。采样、检测、统计、分析、计算……各有各的分工。大家来自不同的学院、单位,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知识储备,却经常在一起寻找各自的突破点和交叉点,不断地充实着相关的想法,并且明确分解任务和目标,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繁而不乱,复而不杂,一切有条不紊。
  这更是一个务实的团队。2006年,团队承担了青岛市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影响评价项目。1个月内共采集320个土样,平均1平方公里1个样,总共覆盖320平方公里。每个样本都检测了70种元素,远远突破了此前城市地球化学研究中检测的42种元素,总共得到了22000多个数据。面对浩繁的数据,眼睛都看花了。但是他们对此却习以为常,这就是地质学的特点,他们眼中的数据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刻划污染程度、描述污染过程的珍贵的参数。下一步他们还要对这些数据做进一步的统计研究,进而形成数学模型。
  其实,他们如此认真、细致地工作,却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通过研究数据揭示出污染的过程和原因,并把机理转化成模型,使污染过程一目了然:多少被土壤吸附,多少渗入地下水中,每个程序都量化得更具体。过去的研究多是对污染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而他们的研究却要定量计算和建模。这就为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根据扩散的规律找到污染根源,进而预防甚至杜绝污染。也许就像李新民所说的,“我们做的是将数据与实际连接起来,事物的两头大家能看懂,但是中间的演变过程看不懂,不懂的部分就交给我们来做吧。”数学的性质决定了他们的研究属于基础性的科学研究,以探索自然规律为主,虽然不会产生直接的生产力,却能为先进技术的产生和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这就是科学与技术的不同之处,科学是探索性的,任何核心技术都必须靠科学来支撑。但科学研究不会直接产生生产力,甚至很难出研究成果,但是总要有人去做,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说这些话的时候,团队的每个人脸上都显现出了坚定的神色。
  志不坚者则智不达。正如李功胜所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他们的梦想还在路上,忘记前进的代价,却不会忘记飞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将会一路前行!

编辑:责任编辑 : 编审: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