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为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但很多老师不了解平台如何使用,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很有必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侯庆来的话道出了很多教师的心声。
一直以来,我校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探索信息化手段融入日常教学,《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加强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适时推出了“送服务到学院”活动,利用每周四下午没课的时间,逐一对各学院进行技能培训,至5月3日,已经完成了对14个学院的第一轮培训,受培训教师930余人。每次培训由学院组织全体一线教师参加,教育技术中心组织专业技术培训人员和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一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效果、遇到的障碍及困难,征求教师对我校现代化教学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然后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解读学校信息化教学相关政策、现场办公、答疑等。
“辛辛苦苦在平台上建立了网上课程资源,本学期学校对课程编码和课时进行调整,以前的资源就用不了,需要重新上传。能不能实现将相同内容的资源在不同课程之间交流呀?”建筑工程学院教师马森的疑问在4月26日得到了解答,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人员陈观灿14:30在4号教学楼108教室举行的信息技术培训上为此支招:“只需将相关文件上传到平台个人资源功能区,就可以很方便地导入到任何一门需要的课程中去。”
“送服务到学院”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的积极性。从学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总访问量走势可窥一斑:2010年12月24日为130万人次,2011年12月24日达到577万人次,截至今年4月25日进一步升至729万人次。法学院教师牛喜霞将《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统计应用软件》两门设计类课程全部资料放到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将设计作业发布在平台上,学生分组设计完成后,直接从网上提交作业,“非常方便”,牛老师说。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大班授课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以至于许多大学生戏称“大学课堂是走马观花”,师生互动机会和频率大幅度减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当前高等教育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伴随着人才培养要求的多元化、教学改革需求的多样化,日益要求高校办学开放化、国际化、数字化。比尔·盖茨2010年曾经预言“5年内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我校从2003年开始,先后建成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及精品课程制作和评审系统,并于2007年成为全国最早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和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学校之一。从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校所有合堂教室和70%以上的普通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
与硬件设施不相匹配的是,教师队伍在信息化教学建设方面存在着些许不足,教育技术中心管恩京介绍:“部分教师对开展网络辅助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有效的新信息技术未融入到课堂教学上等。有国外进修学习经历的老师普遍感觉:与国外高校课堂比起来,国内高校课堂氛围有些死气沉沉。”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都值得思考。“教学方法需要大改革”,尤其以问题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急需推广应用。
基于此,教育技术中心2009年规划、2010年正式启动了“送服务到学院”活动,对全校所有教师进行网络辅助教学的建设与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培训。
“以前不了解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自从接受了核心课程培训,接触到网络教学平台,感觉非常方便,网上提交批改作业,在线对学生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非常方便地掌握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马森说。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界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我校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
教育技术中心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为重点,以构建区域校际间“共教互学”的网上共同体为特色,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建设、队伍建设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为保障,全方位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并将其落实在“送服务到学院”的活动中。
通过网络辅助教学的建设应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与研究性教学模式。我校已经建成功能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根据课程特点上传PPT、PDF、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的文件,可以添加网上资源的URL网址链接,从而不断积累资源、更新信息”,侯庆来的感觉体现了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个性化特征。在全校各专业日常教学中正在进行的第一课堂、网络课堂、自习、考核等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充分调动起师生教学相长的积极性。通过与教务系统的数据对接,保证所有开设的课程能够实现网络教学、答疑与讨论、在线辅导、批改作业和网上测试等,加强学生课前与课后的自主学习意识,拓宽学生与教师互动学习途径。
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鼓励教师应用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牛喜霞说:“以前上课的时候,把相关资料打包存到U盘上,上课时才拷到教室的电脑上,一旦电脑感染了病毒,文件就无法打开。现在好了,只需将文件上传到平台上,上课时可以很方便地调用。”正是出于方便教学的需要,学校按照自主开发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以精品课程为龙头,以重点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网络课程为基础,以视频开放课程为补充,建立了并继续丰富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目前资源库拥有国、内外各类优秀课程及课程素材共4.4万余条,其中包括2865门国外全球公开课(OCW)、3038门全国精品课程和676门我校自建网络课程,丰富的数字资源有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他人的优质资源和素材、学科领域前沿信息等引用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课件中。
通过优质课程建设推广精品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建设模式。教育技术中心按照学校全面推进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教师创新教学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推广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倡导以教师研究课题为基础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正如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卢杰所说,“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增加了师生的交流渠道,其互动功能为研究性教学、主题学习、小组协同学习等教学形式的实践提供了方便,有助于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
“送服务到学院”活动第一轮结束后,教育技术中心还将启动第二轮如何做好课件和第三轮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培训。同时,为了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校今年将评审50门校级网络优秀示范课程,将教师进入课程次数、添加个人资源数量、个人资源被引用次数、课程论坛发文次数、课程论坛回文次数、试题库试题数量、在线测试次数、发表课程博客文章次数等指标体系化并设置相应的权重进行综合评审。还将通过立项的形式对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使用和建设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资助和奖励。
我校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仍然在不断创新中探索着,教育技术中心在“研究性工作”的过程中,基于对未来多媒体教学环境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设计研发了下一代多媒体教学系统NGMTS(Next Generation Multimedia System),新系统针对原有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不足进行了全新设计,对于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研究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