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  >  学校新闻  >  正文
“知识的更新是发明创造的源动力”
作者 : 崔文斐  
来源 : 宣传部  
发布时间 : 2014-06-20
阅读次数 :

编者按:近日,在全国第八届“发明创业奖”颁奖典礼上传来好消息,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孙殿柱教授获得第八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这是我校教师首次获得这一殊荣。孙殿柱老师非常注重科技发明与创新。近年来,他主持完成国家基金、国家863计划及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作为首位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这19项专利均为理论方法原创性发明,并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专利;作为首位获山东省“发明创业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为此记者采访了孙殿柱老师,发现他不只是努力实现自己的发明梦想,更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的创业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大棚)124室是一间与众不同的普通房间,这里是孙殿柱老师和他的研究生一起工作和学习的地方,他与学生一样只拥有一个小小的隔断。“我不用单独的办公室,我只要跟学生一样的待遇。只有随时跟学生在一起,才能及时与他们交流与沟通,以便给予恰当的指导。”他如是说。在这里,你会发现无论是孙殿柱,还是他的学生都早来晚走,因为这里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早上8点前必须到实验室,晚上9∶30后才可以离开。在这里,没有人聊天、玩游戏,人人都在为研发、论文忙碌着,因为“在孙老师的眼皮底下,谁也不敢三心二意,并且孙老师的以身作则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从他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严谨。”学生们如是说。

创新是一种品格

我校2004级研究生范志先,本科专业是机械设计,研究生阶段跟随孙殿柱老师搞软件开发,毕业后先是搞汽车车身设计,后又转为电化学领域的动力电池、内燃机、变速箱再到整车控制,虽然专业多次转型,但在每个领域他几乎都做到了公司技术专家的水平。“公司领导说我从来不惧新,敢创新,我想这是一种品格,而这种品格就是在校期间孙老师培养出来的。孙老师教会我如何面对新的挑战,敢于否定陈旧,否定自己。”正是因为具备了创新这种品格,他作为项目经理带领团队完成了2000余台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匹配、调试以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压系统的设计等工作,累积新能源客车的销售额近20亿元。仅为硕士毕业的他为公司带出了一支高水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为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3名。2013年3月,他被公司破格提拔为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孙老师,我被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录用了!”2011年7月,临近毕业的2008级研究生康新才兴奋地给孙殿柱打来电话。在众多海归、名牌大学博士中,仅为我校硕士毕业的康新才却凭借出色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中科院的一名研究员。一年半后,他更是在人才济济的研究所中脱颖而出,在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而优秀率仅为20%。

自1999年我校开始招收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始,孙殿柱已指导研究生14届。经过15年的探索,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他认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研究开发及创新能力强,具备带领团队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能被社会和供职用人单位充分认可的高层次专门研发人才。“对高校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一件产品,所以,不能只注重他在学校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他走出校门后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能力。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是一件成功的产品,才能真正提高母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孙殿柱说。所以他一直将“研究生毕业时要具备较高的研发能力及综合素质,就业后要具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工作业绩”,作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他着重培养研究生在校期间三方面的能力:一是理论研究水平与技术开发能力,二是科技文献、资料的撰写能力,三是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和协调能力。在这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他的学生们凭借出色的综合素质在工作单位迅速地脱颖而出。

认真是一种能力

范志先永远不会忘记,孙老师历时近半年,从标点符号、措辞用语、理论高度等各个方面几十遍的点评与修改指导,最终指导他完成了平生第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康新才也永远不会忘记,老师陪伴他们写程序、搞算法、申报课题,工作至深夜。“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从老师身上我真正懂得了,认真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老师培养了我这种能力。”范志先说。
  孙殿柱是一个做事很严谨的人,对学生更是严格要求。他的研究生除了白天正常学习时间外,晚上7:00到9:30都是他们的学习、工作时间,一周只休息周日一天。孙殿柱与他们同在一个房间,随时进行指导、监督。初时,他的学生很羡慕周围同学的悠闲、自在,但当他们看到年近花甲的导师陪伴他们一起钻研、学习,有时候连吃饭的时间都被忘记,他们不自觉地被这种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所感染。孙殿柱常对学生说:“现在趁着年轻,时间与精力充沛,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研发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到极值。”他指导的研究生范志先、刘健同学的硕士论文分别获得2008、2011年度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012年他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孙老师,毕业后我不想走,我舍不得正在做的项目,还想再跟你做半年。”2008年7月,刚刚毕业的2005级研究生田中朝说。这时的田中朝正跟随孙老师做国家863项目,已进入痴迷的状态,所以舍不得离开。于是他毕业后继续留在学校跟孙老师做项目,半年时间就申请受理国家发明专利3项,撰发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如今的他供职于烟台东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刚参加工作即投入产品的研发,为CCD试验平台的搭建做出重要贡献,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从孙老师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正是导师的严格要求,让我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已能够带领团队圆满完成各项产品研发任务。”田中朝说。
  “研究生要的不仅仅是学历,更重要的追求是能力,最终要靠能力立足于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孙殿柱说。他凭借其严谨的治学风范,长期以来指导了多名德才兼备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凭借出色的创新能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和优异工作业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学生是我的朋友

“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要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是孙殿柱与学生相处的准则。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太好,本科的学费已经为家庭的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所以读研期间一般不好再开口向家里要钱。为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不用为了打工而奔忙,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孙殿柱总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学生最好的劳务补助。在生活中,他也总是关心体贴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孙老师如师如父,言传身教。永远不会忘记,儿子出生、妻子休假、毕业答辩、生活窘迫等各种情况堆积起来后的压力几乎让我窒息,是孙老师取出自己的工资缓我一时之难,是孙老师耐心的开导启我一时之囧。”范志先感激地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于孙殿柱来说点滴的小事,对他的学生却是雪中送炭,终生铭记。孙殿柱55岁生日的时候,他的学生从全国各地,带着感恩之情,赶回母校为他庆祝生日。面对学生真挚的感情、诚挚的祝福,孙殿柱流下了幸福的热泪。“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我只是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得到学生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幸福。”他激动地说。

面对昔日的学生,他不忘老师“传道”的本职,再次告诫学生:“知识的更新是发明创造的源动力。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站在自己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才有可能做出一流的学术和发明创造成果。”听到这熟悉的话语,学生们感慨万千,正是这些重要的理念和思想,让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他的学生说:“每当自己取得点滴成绩时,老师的告诫就会在我耳边回响,让自己认识到我永远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这也是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始终保持自己理论与技术领先的唯一途径。老师的话不仅影响着我的一生,也必将影响着我周围的人。”

编辑:责任编辑 : 编审: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