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  >  学校新闻  >  正文
工作无悔是勤勉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 : 2014-06-20
阅读次数 :
    组织准备有关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专项建设项目的申请材料,经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反复修改,项目建设、验收的时间要求近乎苛刻,不得不牺牲假期和休息时间来完成;遇有实验室的搬迁调整时,总是到现场勘查,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有时连回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对教务处实验教学科科长宋亦刚来说,忙碌已成为多年来工作的常态。
  虽然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宋亦刚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在他看来,“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力争把工作做到最好。能在实验管理中为师生服务,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
  实验教学科作为教务处承担学校实验室管理职能的科室,几乎承担或参与了与实验有关的所有工作;而宋亦刚作为科长,工作量之大之杂可想而知。
  实验室建设水平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我校对实验室建设一直高度重视,就实验室建设作出了科学的规划。宋亦刚和实验教学科全体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规划认真把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争取项目全力参与
  实验室建设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为此,宋亦刚积极协助教务处负责人,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大的资金支持项目。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为支持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的发展专门设立的资金,虽然资金支持力度较大,但对建设项目的要求也很高。2007年,为了争取这个专项基金的支持,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的申报工作进行集中研讨,在研讨中,宋亦刚积极组织、仔细核对相关材料,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省骨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对建设项目要求很高,要想获批也很困难。宋亦刚协助分管处长,做好建设项目材料的整理、汇总和修改工作。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申报的两个专项资金项目都顺利获批,仅两个专项资金,每年就能获得2800万元左右的支持。之后,学校每年都能争取3至4个专项资金项目支持。
  获得较多的经费支持,对实验室建设来说,当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宋亦刚并不满足于此,他把这当作推动实验室科学建设的良好契机,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上的规划,参与、组织仪器设备的购置,修订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建设过程的检查和督促,确保获批项目建设能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推进;项目验收时往往时间要求严苛,且多不在正常工作日进行,宋亦刚只得牺牲假期和休息时间,做好验收相关材料的整理及验收期间的相关工作。
  截至目前,我校在建和建设完成的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有20个,省骨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15个。这些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学校实验室建设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实验质量的提高。“想到其中有自己的一份贡献,就会感到十分自豪。”每当感到工作辛苦时,宋亦刚就这样给自己鼓劲。
  经多年持续投入,我校实验室建设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学校仪器设备总值不断增加,目前已达到3.67亿元。在此情况下,学校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建设更加高端的教学科研平台。2012年,学校组织了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的申报工作,经集体努力,2013年我校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实现了我校实验室建设国家级建设项目零的突破。这其中,也包含着宋亦刚的一份付出。
做好服务尽心尽力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有时会根据需要对实验室进行搬迁,每次搬迁,宋亦刚都赶赴现场,做好协调工作。2012年,由于工作需要,理学院实验室要从1号实验楼搬到15号教学楼,面对三四千平方米的实验室大规模搬迁,宋亦刚不敢疏忽,全身心投入,多次到15号教学楼实地勘察,仔细察看每个房间。与理学院老师多次协商后,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室改造方案:实验设备该怎么摆放、哪个地方该接水管、通电线路该如何布局、实验通风如何实现、温度湿度怎样才能达到要求……每个实验室都作了详细规划。开始搬迁后,每次搬迁,宋亦刚都到现场,和理学院的老师们一起工作,中午来不及吃饭,就和老师在现场简单吃点,又继续投入工作。由于搬迁面积大,实验仪器多还有许多大型设备,搬迁时间跨度很长,前后持续了差不多一年时间,为此,宋亦刚和老师们几乎牺牲了整个暑假、十一假期、寒假以及周末的休息时间。在他们的忘我工作下,理学院实验室搬迁工作圆满完成,学院的实验条件得到了改善。
  为了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建设步伐,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也需要对实验室建设做出新的规划。从2013年春节开始,宋亦刚参与到2013~2015年学校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的制定工作中,一帮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反复讨论、修改,数易其稿后,一套涵盖高端平台、工程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基地、教育信息化平台等重要建设内容,80多页的实验室总体建设方案最终形成,并经学校研究通过,这也标志着我校实验室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校实验设备数量庞大,仪器设备的更新、维修、报废是常有的事,宋亦刚也就经常到实验室现场察看设备运转情况,该更新的寻找合适地点,该维修的维修,该报废的报废。
促进教学矢志不移
    无论是实验室的调整搬迁,还是仪器设备的购置、维修,最终目的还是为推动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服务,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宋亦刚参与起草、修订了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以推动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
  在实验教学方面,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所有实验项目都必须开出,目前教学计划有要求的实验已能够全部开出,每年可开出实验课程600门左右,实验项目数2600个,综合性、设计性、提高型实验项目所占比例达90%以上。
  宋亦刚还积极推动实验室开放工作,参与修订了《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学生可预约进入实验室。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后,每年申请的项目有500余项,能有300余项获批,但宋亦刚还是觉得有些少,经过积极争取,近年来获批数量增加到400余项,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研究,并以项目为依托,培育了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各类大学生竞赛项目,我校学生也在这些比赛中捷报频传。
  时光如流水,匆匆。蓦然回首,今年已是宋亦刚在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管理岗位上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十年中,因年龄原因,陆续有人离开实验室工作岗位,这更增加了宋亦刚的工作强度,十年的坚守并不容易。
  “老宋就像是一头老黄牛,踏实能干,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我们常常为他的工作热情所感动。”许多同事都这样评价宋亦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
 
编辑:责任编辑 : 编审: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