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学地质专业的他从胜利油田调入我校工作。谈及27年的从教经历,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在普通的岗位上做了普通的事。”但是当看到他带领筹建的专业从无到有,直至发展为特色学科、品牌专业;他所带的系部团结和谐,老教师率先垂范,新教师教有所长、业有所进;他主编的专业教材被多所985、211高校竞相采用;他的一批批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更高学府继续深造或以出色的表现走向社会广受欢迎与好评时,我们不禁由衷地感叹他一路走来的默默付出与艰辛,他用行动诠释着教书育人的那份爱与责任。
他,就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国昌。
为学科专业建设“添砖加瓦”
1998年,在原有专业停招的背景下,李国昌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带领仅有的5、6个专业教师,在既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也没有任何经验且经费不多的条件下筹办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与制品专业,并同步筹建实验室。2000年,专业按照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办学,被确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是学校合并成立后最早启动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之一,于2005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在筹建的过程中,从培养目标的确立到培养计划、专业要求的制定,从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框架、设置、选型到实验设备的论证、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都是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到省内外多家高校广泛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一步步摸索完成的,当时面临的困难之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现在谈及这些,他更多的是轻松与自信:“跨专业筹办新专业,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份责任。”
学科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对专业建设水平、学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对省内外相关高校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专业建设目标中的人才培养标准,他提出并组建了材料基础类、材料工程类、材料方法类3个专业基础课程群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建材、复合材料、金属材料4个专业方向课程群,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标准,分类建设;根据学院大精贵仪器设备及专业特点,他提出了构建材料学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实验平台的设想,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设想成为名校建设中的特色建设项目,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012年11月,我校获批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14个特色建设专业之一,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他将任务进行全面分解,细化建设内容,所有建设内容均实行项目立项制,做到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经费有保障、计划可执行;项目制使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建设效果非常显著。
为年轻教师成长“铺路搭桥”
无机非金属材料系是学院最大的一个系,现有教师21人,其中年轻教师16人。对于整个系来说,他是系主任,是专业建设的带头人;对于16位年轻教师而言,他是前辈,是“一家之长”。年轻教师数量多,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和专业建设能力相对不足,为此,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他尽心尽力为年轻教师的进步、成长搭桥、铺路。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从最基础的教学工作入手,如备课、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授课计划制定、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考试等各个环节对年轻教师加以指导、帮助,使其尽快步入正常轨道;对于双班制的课程,新老教师同时开,同上一门课,年轻教师制作的电子版课件更为方便,对于老教师保留下来的积累了好的经验的手写教案,年轻教师发挥自身优势,随时补充最新的知识,在与老教师的切磋交流中,去伪存真,去旧补新,实现新老教师相互促进。
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年轻教师到国内名校进行骨干课程进修、出国访学,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他提前带领青年教师到实习单位“备课”:熟悉生产线、生产工序和流程,深入了解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工艺参数和设备型号等;结合实习实践,他组织编写了《实习指导书》,针对工艺相同的一类企业,按照标准模板,对生产原料、加工、配料、生产工艺、设备、参数、质量控制指标要求等进行理顺、综合,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在李国昌的指导、帮助下,年轻教师们进步很快,迅速成长为“教学能手”或“业务骨干”:李成峰2010年被评为“山东理工大学优秀教师”,获得2011年度和2013年度学校“教学质量奖”;张红鹰获得2010年度和2012年度学校“教学质量奖”;张爱娟2013年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白佳海、吴师岗等承担多门课程讲授任务并承担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多项教学任务……
为学生全面发展“加油助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李国昌先后承担过《结晶学》、《材料研究方法》、《宝石学》、《材料显微结构分析》等多门专业课的主讲授课、实验教学工作,还开设了全校公选课《宝玉石鉴赏》,面向2012级学生开设了《学科导论》,每次选课学生数量都会大大超出课程预定计划。
“一个晶体在什么位置上有什么原子或离子”,“高温炉中的耐火材料每一段显微结构会发生哪些变化”……对于教授课程中抽象的专业知识,过去他都是借助提前制作的几百张挂图加以讲解说明,现在则通过从网上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图画、动画或视频,讲解晶体结构时不再只是借助静止的模型,而是制作可以旋转的立体三维动画,更加直观、生动、形象。
记者采访时,李国昌正在校对《结晶学教程》再版前的书稿内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他和既是同事又是爱人的王萍教授主编的专业教材《结晶学教程》2008年一经出版即广受好评,第一版印刷就达10000册,并被吉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采用。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在删减和调整部分章节、修改和补充部分插图、添加230种空间群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修改后于近期再版,使其针对性、实用性更强。
在实验教学中自己动手,改制仪器,采集标本,以满足实验的需要。先后对体视镜、电视金相显微镜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其功能,改善了实验效果;改装砂轮机为小型切割机,可以很方便地对超硬材料进行切割,增加了学生的实习动手机会;利用实习、参观等机会采集、自制标本、薄片百余片(件),既节省了资源,又大大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今年由他指导毕业设计的10名毕业生中,有6人考取了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其他同学也都顺利就业,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巩丽是我校2003届毕业生,是李国昌的学生,2005年硕士毕业后回校成为一名学生辅导员,现在他们是同事。提及李老师,她既充满自豪又深怀敬重:“课堂上,从李老师那里学到的是知识和能力,生活中,从李老师身上学到的是为学和做人,我也要像李老师那样呵护、关爱我的学生。”
对于我们每个人,做到爱岗敬业或许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敬业乐业,无私奉献。从教27年来,他以学识魅力引导学生,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爱心耐心感染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师者的爱与责任。“每每提到李老师,对他都怀有一种敬重。那种敬重不仅来自于那魁梧的身材,更多地来自于李老师那父爱般坚定的眼神。”这是他已毕业和正在校的学生不约而同的心里话。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