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校自2004年始承担新疆自治区定向培养少数民族师范专科生计划,截至目前,已定向培养了近700名“双语”师资,先后组织了8批13个专业的508名学生和14名指导教师,分赴喀什地区7个市县的40余所中小学实习支教,为数万名学生完成了十五六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圆满完成承担的各项任务,受到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和山东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7月31日,《大众日报》大篇幅报道我校“援疆”事迹,现予以全文转载:
校歌,在天山脚下奏响……
——山东理工大学对口援疆助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 张子礼 崔文斐 王 原
山东理工大学受省教育厅委托,自2004年承担新疆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定向培养少数民族师范专科生计划,助力新疆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已为南疆四地州定向培养了近700名“双语”师资,接收了16名民族干部到学校挂职,先后组织了8批共计13个专业的508名学生和14名指导教师,分赴喀什地区7个市县的40余所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为数万名学生完成了十五六门课程的授课任务。
6月20日,激昂雄壮的山东理工大学校歌,在天山脚下深情奏响。校长张新义和学校有关部门、学院负责人来到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八一中学为107名2011级新疆“特培生”举行毕业典礼,这已经是学校领导第二次亲赴新疆为“特培生”举行毕业典礼。
“从新疆到山东坐火车要3天2夜,为了免去学生的舟车劳顿,你们竟然远赴新疆为他们举行毕业典礼,这份对学生的深情太令人感动了。”喀什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王纯幸激动地说。自山东理工大学2003年启动新疆民族师资教育培养工作,至今已历时11年。回首往事,一幕一幕,处处都是感动。
山东理工大学有一个特殊的班级——新疆民族师资班,这是专门为新疆双语师资培养设立的班级。民族班有学校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围绕双语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精选课程,由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专职教师。
善舞、多才多艺,民族班学员们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驼铃驿站”是民族班学生的文化社团,还组建了足球队、排球队、篮球队等学生团体。古丽米热、沙仁高娃等3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山东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射弩比赛,取得了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民族班学生的心中,淄博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因为有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和在学生处挂职的民族干部,随时与他们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因为学校设立了少数民族餐厅,专门聘请厨师,满足他们的就餐需求;因为他们按民族相对集中住宿,并有专家对公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充分了解和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还因为有学校领导、任课教师陪他们一起欢度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的节日联欢会……“山东理工大学给了我们家的温暖。”古丽米热说。
2007年7月,山东理工大学培养的第一批定向南疆就业的民族双语师资班的学生毕业了。伊晓军被分配到了喀什地区泽普县布依鲁克乡中学,一个距离泽普县城约80公里的乡镇。他二话没说,扛起行囊来到了那个离家有三天车程的边陲小镇。到岗后,他迅速成为教学骨干。由于教学能力强,学校总是把最难教的班级安排给他,而他也总是能够为学校带来惊喜,他几乎带过全校所有班级的数学课。
“特培生”们到岗后,大都很快成为教学骨干。喀什地区疏勒县八一中学的努尔艾孜木、阿里木,疏附一中的汗早冉,和田地区的孜尼沙汗等多次被评为教学先进个人。孜明尼沙、毛兰等在新疆全区“双语”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安心于基础教育的心态、突出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得到了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好评。“山东理工大学为新疆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他们坚定理想,甘于奉献,投身到新疆的教育事业中,成为农村双语教学的领路人。”新疆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处长向阳说。
求学期间,民族班学生在山东理工大学这片沃土上,努力汲取养分发芽、成长,终于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朵,为天山脚下增加了一片姹紫嫣红。“母校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做出的努力和尝试,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今天的成绩都应归功于母校,我们的荣誉都属于母校。”执教于巴楚三中的艾尼感激地说。
2004年9月至2008年7月,在山东省教育厅和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山东理工大学承担了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定向师资教育培养任务。通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343名新疆民族师资教育培养工作。2008年,该校党委书记都光珍带队到新疆看望毕业生和挂职干部,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了解到当地师资的匮乏,对教学安排及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也拉开了山东理工大学教育支援新疆第二轮工作的序幕。随后与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和山东省教育厅签订《关于依托山东理工大学推进实施教育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方案》,2009年至2011年继续为南疆四地州农村中小学培养了375名中小学双语教师。2011年9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和新疆教育厅续签教育合作协议,在2012年至2015年,将培养500名双语师资,山东理工大学教育支援新疆拉开第三个阶段的序幕。目前,毕业生已达670人。
“上学的时候,国家和母校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好的条件,如今学成回疆了,我当然要把先进的文化知识、科学理念传递给疆内的孩子,新疆不仅仅有天山南北的好牧场,还有和内地一样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伊晓军胸有成竹地说。
社会需求什么,大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才是有作为的大学、有担当的大学。“自《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实施以来,一大批人从中受益,培养人员之多,是新疆教育史上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山东理工大学与新疆教育的关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马文华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我们愿把爱洒在美丽的天山,我们愿把情播在西域的土壤。啊,喀什,我们来了。你会闻到我们支教的花香!”
2012年2月20日,在1085次开往新疆的列车上,山东理工大学新疆支教带队老师谢婕写下了这首豪情满怀的诗歌——《啊,喀什,我们来了》。车厢里没有担心和忐忑,只有欢乐和期待。当老师问他们有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怕不怕吃苦时,这群90后的孩子们坚定地回答:“不怕,我们就是来吃苦的!”
有的学生支教的学校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他们要自己支炉子,自己做饭。宿舍地面是厚厚一层冰,屋里潮湿得连墙面都挂满水,黑炭就堆在做饭的桌子下面,上厕所、打水都要跑很远。可就是在这么苦的环境下,他们仍然乐观豁达、坦然面对。这里长年多沙尘,当大风夹杂着沙土扑面而至,人都站不稳,能见度不足20米,一会儿工夫,衣服、头发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土。而支教队伍里平时爱美的女生,只是拍拍身上的灰尘,仍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快乐地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由于他们被分配到不同的县、不同的学校,联系的唯一途径就是手机,带队老师在编写《爱在天山——支教工作简报》的基础上,又创办了《支教手机报》,用这样的方式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们没有流眼泪。因为,他们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因为热爱,他们尽心尽力,高标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受援学校教学需要,多数学生都承担多个班级的多门课程教学任务。据统计,他们承担的教学任务涉及数学、物理、汉语、政治、音乐、美术等15个科目。在巴仁乡一中支教的王聪和张之同两位同学,由于工作突出,被学校选中,开设全县公开课向疏勒县全体援疆支教人员做示范。
因为热爱,他们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受援学校作贡献。在巴仁乡第一中学支教的韩旭升,发挥自己体育专业的特长,承担了学校足球队的培训工作,并带领足球队参加比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因为热爱,他们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做他们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学习成绩进步了,他们买了钢笔等文具进行奖励;学生有了心事,他们帮着排忧解难;有的学生说自己从小到大没有过过一个生日,他们筹划给他送上一份惊喜……曾在疏勒县八一中学支教的盖中鹏同学,了解到很多学生家庭困难,学业难以为继,就将自己的生活补助省出来,积攒了1500元,捐献给困难学生。
自2009年秋季开始,山东理工大学每年选派60名高年级大学生到喀什地区顶岗实习支教。2012年又启动了“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学生的实习支教工作。到目前为止,学校先后共派出180名普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326名“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学生到喀什地区顶岗实习支教。支教学校分布在喀什市、疏勒县、疏附县、伽师县等6个市县的40余所中小学,为喀什地区数万名学生完成了15门课程的授课任务。
2012年,校长张新义率团看望慰问了正在新疆实习支教的第六批144名援疆支教师生,受到时任新疆自治区副主席靳诺的接见。“这次来新疆支教对我们是一次意志的磨炼、是一次信心的培养、是一次重任的承担,更是一次难得和宝贵的人生实践,我们经历过、实践过、辛苦过,但也探索过、快乐过、幸福过,我们会永远铭记这次有意义的支教生活。”支教学生刘书森深有感触地说。这群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的支教学生,坚韧质朴、胸怀大爱,在祖国西部的热土上,放飞梦想;在支教助学的实践中,挥洒青春,把爱播洒在美丽的天山脚下!
青春为什么激情似火
英语专业学生秦晓燕早已找到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并且已经开始在东营一家待遇优厚的外贸公司工作,但当得知西部志愿者开始报名时,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工作,选择把青春挥洒在祖国的西部。
体育学院的李新秀是当年唯一一位签了3年服务期的女生,家住济南的她几乎没有独自出过远门,可这一次,她却选择了千里之外的西部。美好的年华,她选择以另一种方式来演绎,与西部人民团结在一起,实现自己的价值。
美术学院的郝淑岭在校期间受到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项资助,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想趁这个机会回馈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许回报的路程不近,但那颗心早已与祖国西部紧紧相依。
……
自2003年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山东理工大学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优秀毕业生,踏上了西去的征程。他们的青春因为奉献,因为奋斗,而激情似火。
12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按照团中央、团省委的工作要求,坚持项目化运作、品牌化推动、事业化发展,形成了“广泛发动,政策支持,严格筛选,精心培训,密切关注,全程服务”的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共有336名同学被录取为西部志愿者,投身西部建设,成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计划实施12年来,学校项目办多次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单位”,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魂系西部”——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发展品牌校园活动,获2011年山东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在这些西部志愿者中,每年都有一部分人服务期满没有离开,而是选择扎根新疆,继续在这片热土上奉献青春:
陆世建,2003年9月参加首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温泉县昆得仑牧场进行志愿服务。3个月后,他被时任州党委书记栗智选调到了博州党办继续志愿服务生活。服务结束后,他决定留下来。他来到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担任团委副书记,并兼任化肥厂团委书记。乌石化公司的团建工作作为企业团建中卓有成效的典型多次被全疆基层团干观摩学习。“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唤醒当代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感,无论多么艰苦,我都不在乎!”他说。
景钢,2005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巴里坤县奎苏镇青年中心。美术学院毕业的他将剪纸艺术带到了西部。服务期间,他在3所学校创办了“蒲艺学堂”,利用周末时间教授学生剪纸,因此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服务期满后,留在新疆成为哈密市四中的美术老师。新疆生活题材的剪纸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700多幅,发表论文散文100多篇,获国家和省级奖励20余次,并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委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哈密地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新疆是我艺术生活的高地,也是我灵魂升华的地方。”话语中透露着他对新疆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之情。
……
到西部不仅仅是一次追梦的实践,也不仅仅是一次青春激情释放的体验,更是一次寻找自己人生方向的尝试。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并在舞台上演绎着一个个激情似火的青春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理工大学留疆志愿者达到70余名。学校成立了新疆(兵团)校友会,校友会专门建立“山东理工留疆同学组”群。学校会定期给他们寄送校报、《校友通讯》,发送节日祝福。留疆志愿者以新疆(兵团)校友会为桥梁,团结凝聚留疆志愿者,为他们扎根基层提供坚强的后盾。
情谊为什么不远万里
新疆教育学院的阿依古丽·阿吾里汗,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翻开《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手册》,学习里面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创新创业大赛、爱心超市、心理辅导室……怎样才能将这些做法融入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呢?在思考的同时,阿依古丽仿佛又回到了在山东理工大学挂职的那段充实而快乐的日子。
自2005年起,新疆教育厅每年从区内高校派遣2名副处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到山东理工大学挂职锻炼,挂职期限1学期,专门从事新疆“双语”师资“特培生”管理工作。山东理工大学负责挂职干部的安置、培养和管理,至今已接收挂职干部16名。
新疆挂职干部在山东理工大学担任学生处副处长,专门负责民族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组织纪律以及业余文化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他们学到了先进的做法和经验。“那半年,我直观地了解到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的特色和经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受益匪浅。”来自新疆警察学院的挂职干部阿不力克木·居马说。
为帮助挂职干部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山东理工大学为他们提供设施齐全的宿舍和生活补贴,并让回族老师领他们采购食品,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领他们到周边地区考察,加深对山东文化的认识;让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高水平报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各种活动。“山东理工大学就是我的母校,回新疆后我常常怀念那美丽的校园、热情的领导和同事,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回去看看。”阿依古丽说。
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如今,山东理工大学培养的挂职干部几乎遍布新疆所有高校。新疆财经大学的牙合甫江借着去北京开会的机会,也要顺道到理工大学看望昔日的领导和同事。而每次学校领导去新疆看望“特培生”和支教学生的时候,都会受到他们热情的接待。情谊,不远万里,将山东理工大学与新疆紧紧联系在一起。
“爱洒天山结硕果,手托边陲笑朝阳。”山东理工大学历时十多年,为新疆培养670名中小学双语教师,先后派出8批13个专业的508名学生和14名指导老师,分赴喀什地区7个市县的40余所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为数万名学生完成15门课程的授课任务,输送336名西部志愿者,接受16名民族干部来校挂职锻炼,为新疆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