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德州市武城县李家户镇。汽车行驶在平坦宽阔的乡间大道上,路两旁的玉米刚刚收获,棉桃咧开了嘴,时常还会看到羊群在悠闲地吃草,有机蔬菜实验田里仍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村头的健身广场上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聊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的思绪不禁回到了三年前……
“村里来了个陌生人”
德州市武城县李家户镇王家户村和耿庄村都是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2012年4月,这两个村里分别来了一个“奇怪”的陌生人,他们住下以后,从村西到村东,一户挨一户,一个胡同接一个胡同,挨家挨户地敲门入户。“你是来推销种子还是化肥的?”村民们不客气地问。有的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们,有的将他们拒之门外,不开口、不配合、不理睬,有时他们还被村民家养的狗追咬,非常危险。可是他们从不气馁,看到谁家盖房子就去当小工,看到拾柴的大娘就帮着扛柴回家,看到放羊的大爷就帮着看一会儿羊,还主动和村民一同浇地、耕种棉花,帮助村民推粪、打药,一边干活,一边跟村民聊天、拉家常。通过他们发放的联系工作卡,村民们才知道这两个热心人就是从山东理工大学来的“第一书记”司继胜、辛科。通过一个多月的入户调研,他们了解到了村民们的困难与期盼,掌握了第一手宝贵的真实情况,司继胜还总结出了入户调研“十步法”,即适度敲门、大声喊话、礼貌问候、说明来意、表达关心、拉近感情、交流工作、握手感谢、回头致意、挥手“再见”。“十步法”现已经被选入山东省《“第一书记”工作案例》,得到广泛推广。
2012年4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号召来自山东省171个省直单位的582名“第一书记”,分别开赴省内582个贫困村,开始“抓党建促脱贫”行动,“第一书记”活动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我校的帮包村是德州市武城县李家户镇王家户村和耿庄村,自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先后分三批选派司继胜、辛科,李雷、房士江,丁桂波、王欣等6名同志任第一轮“第一书记”,到两村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他们铭记组织重托,扑下身子、真心融入,抓党建,促脱贫,惠民生,全心全意为帮包村解难题办实事,圆满完成了帮包村的党建扶贫任务,实现了他们在培训班上作出的郑重承诺:“不改变后进面貌,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
三年过去了,办公室墙上的村户分布图越来越完善、细致,上面不只标出了谁住在哪里,还详细地标出哪些是贫困户,哪家有残疾人。村民们都说:“第一书记对村里比我们还熟哩!”
三年过去了,曾经的陌生人也在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中变成了亲人。他们会自掏腰包为老人买手机,村民也会在停电的夜晚送来蜡烛,耿庄村的“两委”成员还专门将荣誉村民的证书送到学校。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我是党员我光荣”
2013年“七一”前夕,李雷、房士江组织了庆“七一”表彰晚会,为王家户村、耿庄村评选出的10名优秀共产党员颁发了证书和奖品。“我被评为了优秀共产党员,还上台领了奖,我是党员我光荣!以后村里有什么工作我都要冲到前面,争当标兵。”老党员耿延昭激动得湿了眼眶。“第一书记”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庆“七一”表彰晚会、为党员户挂牌、佩戴党徽、组织党员考察等活动,激发了党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增强了他们的群众观念,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过去党员活动开展少,党员的党性意识不高,党支部凝聚力不强。‘第一书记’通过组织活动,使党员的宗旨意识增强了,主动关心村里发展。”耿庄村村支书王恩魁说。
“当一年后我们离开,三年后学校撤出,怎样保证这些惠民工作继续向前推进呢?”这是我校6名“第一书记”都在思索的问题。“只有打造一个清廉班子、务实班子、团结班子、创业班子,才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脱贫队伍。”司继胜说。按照“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的要求,“第一书记”逐步建立完善《村党支部工作职责》、《村党支部书记职责》、《村委会工作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规章制度汇编》,通过制度建设,确保村级管理的规范运行,逐步做到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同时,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第一书记”带领党员,特别是支部成员加强学习,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加强作风建设,使村“两委”在村民中的威信逐步得到提升。
“以后再也不怕下雨了”
2012年7月,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第一次来到帮包村。“晚上伸手不见五指,并且路边就是粪堆,必须随身携带手电筒。”实践团成员小宋回忆道。三年前的帮包村,连一条硬化路、一盏路灯都没有,到处荒草丛生,一下雨就泥泞难行。据村民说是“晴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一不小心就摔跟头,下雨天根本不能出门”。
要致富,先修路。三年来,我校“第一书记”为两村硬化道路共计5.24千米,并为商贸大道、文化广场、村庄主干道等安装太阳能路灯和普通路灯200余盏。“我们以后再也不怕下雨了!”村民们高兴地说。
按照我校“帮包扶贫”三年规划,“第一书记”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方筹集资金为帮包村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村“两委”办公场所进行了改造修缮,保证了村“两委”的正常运行;协调省电力公司投入36万元对两村生活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为两村建造共计近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满足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需要;按照行业扶贫政策,争取省林业厅专项资金20万元,学校捐赠价值4万元的树苗,用于两村绿化工程;规划论证两村农用电路变压器扩容和线路改造,保证浇地用水用电。
现在的王家户村和耿庄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再也不用担心因为路不平、天太黑而摔跟头了。”傍晚时分,正骑着电动车从笔直宽阔而明亮的商贸大道往家赶的村民开心地说。吃完饭的村民来到设备齐全的健身广场上,一边健身,一边不自觉地提起了“第一书记”带来的新变化。“过去我们村因为贫寒总是受到歧视,现在别的村都羡慕我们有‘第一书记’,常常骑车来这边健身、看节目,我们腰杆子都硬了。”王家户村的老支书王朝臣说。83岁的田富友大爷也说出了肺腑之言:“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过去连想都不敢想,这都是‘第一书记’带来的党的好政策,从心里感谢理工大学,感谢党和政府。”
“俺家的牛一个月长了100斤”
最近,王家户村的柳延春脸上乐开了花,逢人就说:“俺家的牛一个月长了100斤!”他是这个村有名的贫困户,今年年初丁桂波用扶贫款给他买了2头小牛犊,看着正一天天长大的牛,他笑得合不拢嘴:“年底就能出栏了,一头牛可以卖1万多块钱呢。”去年,精准扶贫成为中央工作重点。李雷、房士江深入贫困户,考察其贫困程度,对每一个贫困户都进行了精准甄别。丁桂波、王欣通过开会商量、入户调研等方式,最终确定了养牛项目,利用扶贫款帮助贫困户购买了小牛犊。
这两个村的土地以粮棉种植结构为主,种植结构单一,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比较多,贫困户占全村人口数量的1/5,村集体没有任何经营性收入,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看到村民家里穷得连个像样的板凳都没有,“第一书记”们不断思索着:现在每年都有30万元的扶贫款,怎样利用好这些钱,让这样一个贫困村脱贫致富呢?
帮扶的第一年,司继胜发现王家户村北面有一片荒废的洼地,请了我校建筑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到现场勘察、规划设计,又带领村干部到寿光、诸城等地实地考察,“农家乐”的构想慢慢成形。经过近一年紧锣密鼓的建设,占地50余亩的“善水乐园”基本建成。辛科则在耿庄村利用扶贫款为村民买了100多亩核桃苗、240只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
第二年,德商高速公路的占地补偿为王家户村集体增加80多万元收入。李雷对善水乐园做了更细致的规划,计划将王家户村近一万平方米的闲置洼地、水沟变成水中养鱼、水下种藕的绿色生态种养殖扶贫项目。房士江在耿庄村继续开展核桃种植基地、养羊、种植黄豆等致富项目,并借助德商高速公路建设调土契机,挖了60余亩鱼塘,为今后村集体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年,丁桂波、王欣实施生态牛养殖和秋霜梨种植项目,受益贫困户60户,受益贫困人口200余人。开展了助残致富奔小康项目,根据两村24个残疾人家庭的不同情况,分别确定了种植、养殖、小门市经营等项目。
“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关键还是要靠发展产业。”李雷说。三年来,共计争取各类扶贫资金和社会资助290余万元,规划实施了养牛、养羊、养鱼、种植核桃等扶贫项目,几乎涵盖了两村80%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减少贫困户144户、贫困人口399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比重分别下降68.6%和68.1%,帮助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30余万元。
“农村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
经过耿庄村幼儿园的时候,正是放学时间。小朋友们听说我们是理工大学来的,立马围了上来,叽叽喳喳地问着:“哥哥姐姐们什么时候再来,我想他们了!”“我想跟姐姐们学唱歌!”……站在旁边的幼儿园老师说,自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来过之后,孩子们就经常这样问。
自2012年开始,我校学生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实践团来到帮包村,开展文化宣传、社会调研、教育帮扶等社会实践活动。白天,他们带领孩子学习、做游戏。晚上,他们就给村民们放电影、演节目。提起我校的大学生,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去年,学校与李家户镇签订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并正式挂牌,以后每年暑假都将有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到李家户镇帮包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王家户村的秧歌队和耿庄村的锣鼓队在武城县颇有名气,常常参加村里乃至县里组织的文化活动,并在活动中大放异彩。而秧歌队和锣鼓队从设备购置到培训指导,都是“第一书记”组织并操办的。曾患脑血栓的梁大嫂,自从参加了秧歌队,每天都到健身广场上活动。“多亏了秧歌队,现在我的手脚变灵活了,感觉年轻了好几岁。”梁大嫂感激地说。
为了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李雷重新修葺了文化大院,专门开设了一间农家书屋,里面放着我校学生、老师以及书店捐助的图书;组织我校音乐学院的学生、外教、留学生等参加农民文化艺术节,举办晚会,为村民表演节目;评选“好儿媳”、“好婆婆”,让“孝德”教育深入人心,王家户村因此被德州市评为“四德工程”建设示范村;组织我校美术学院学生画四德教育宣传漫画,既美化环境又营造了德育氛围……
“我们来自高校,就要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带动乡村的文化生活,让农村生活也丰富多彩。”房士江说。
“书记离开的时候什么都没带”
“丁书记和王书记来的时候带着被褥和很多行李,离开的时候都是空着手走的,什么也没带,把衣服、被褥全留给了村里的贫困户。”王恩魁说。
“第一书记”留下的不只是行李,还有深深的情谊和牵挂,以及一串串感人的故事:
田富友大爷因骑自行车赶集意外摔伤。为方便及时联系,司继胜自己掏钱给田大爷买了手机,把他儿子、村支书和自己的电话号码都存进去,反复教他如何使用,他感动得含着泪说:“我的小子们还没想得这么周全呢。”
辛科看到贫困学生家境的贫寒和对知识的渴望,立马拿出1000元资助他们。于是个人出资1000元,资助5名贫困家庭学生成为了“第一书记”的工作传统。
驻村后由于天气寒冷、居住条件差,李雷前后两次感冒发烧,但仍坚持带病走家串户。夏天村里下起暴雨,他披着雨衣挨家挨户查看困难家庭房屋情况。
离任后,房士江又来到残疾人耿召征的家里,催促他第二天上午到县残联办理“助残致富奔小康”项目申请。耿召征感激地说:“你都离任了,还想着我这个残疾人,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好书记!”
中秋节到了,丁桂波、王欣联系淄博金翰陶瓷有限公司赞助,投入10000余元购买月饼,发放至两村每个家庭,一位老人擦着眼泪说:“这是我有生以来吃的最好的月饼!”
……
就是在这样的嘘寒问暖中,“第一书记”与村民的感情越来越深。“老百姓都是质朴而善良的,你对他好,他可能不会表达,但会在日常的行为和眼神中流露出来。”丁桂波说。瑟瑟发抖的冬日,村民冒雪送来的亲手缝制的棉袄赶走了寒冷;停电的夜晚,村民送来的蜡烛带来了光明与温暖;停水的日子,村民送来的生活用水滋润了他们的心田……虽然长期驻村工作,有许多的艰辛与不习惯,但他们一路播种,一路花开,日子不再孤单,武城县也成为他们最温暖的回忆。
每一年“第一书记”离开的时候,都会上演感人的一幕: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垂髫小儿,全村老少都相携来送,拉着他们的手迟迟不肯放开,并深情地唱起了自编的歌曲:“排忧解难献爱心,修了公路建了广场,村容村貌旧变新,旧变新……”许多老百姓依依不舍地流下了眼泪。
“山理工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之所以能放开手脚去开展工作,是因为我们知道,身后有山东理工大学这个坚强的后盾。”“第一书记”感慨道。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支持帮包村工作。三年期间,校党委书记都光珍定期听取“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对帮扶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校领导更是多次带领学校有关部门到两个帮包村调研,实地查看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并到困难家庭、幼儿园、老人家里走访慰问。分管学校“第一书记”工作的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国华多次主持召开“第一书记”工作推进会,对重点扶贫项目及有关工作进行研讨。三年来,学校先后共投入40余万元用于资助帮包村建设发展。
学校有关部门也全力支持“第一书记”的帮扶工作。三年来,各部门、单位向帮包村捐助树苗、课桌椅、文具、书籍等物品,价值共计5万余元;校医院到帮包村举行义诊活动,免费发放了5000余元的药品;学校先后有20多个单位和部门的党员干部职工到帮包村参加帮扶活动,走访24户结对帮扶困难家庭,为困难家庭发放现金和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价值4万余元。第一次收到慰问品的村民激动得有些不知所措,只是久久拉着慰问人员的手,念叨着:“好人,好人……”
第一轮的三年帮扶期已经结束,我校的“第一书记”离开了王家户村和耿庄村,但山东理工大学已经在这两个村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2015年,山东省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对表现突出的省直派出单位和“第一书记”进行通报表扬,我校获评为“表现突出的省直派出单位”,司继胜同志被授予“第一书记标兵”荣誉称号。全省共有50家派出单位受到通报表扬,其中高校仅有5所;全省共表彰20名“第一书记标兵”,其中高校仅有3人。
与此同时,淄博市“第一书记”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从2012年4月开始,我校连续三年分别选派梁家君、毕立祥、吴刚3名处级干部到张店区沣水镇四角方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对四角方村帮包工作。他们同样尽职尽责,不辱使命,为该村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加劲助力,取得明显成效。另外,曹绪亮、张韬作为扶贫干部,在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小口头村也开展了很多扶贫工作。
三年前,王朝臣老人曾赋诗一首:“理工大学情谊深,特派强将来扶贫。带领干群齐努力,何愁三年不翻身。”三年后,看到村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将最后一句改为了“果然三年大翻身”。第一轮“第一书记”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将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同时,第二轮工作已经启动,我校选派的尚志强、卢彦峰、朱玉国3位同志已在新分配的3个帮包村开始了帮扶计划,他们将在这里帮扶两年。
“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意义重大。过去三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光荣传统,真正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党对老百姓的关怀落到实处。”校党委书记都光珍说。
农民的梦想很简单,也许是盖上新房子,也许是儿女孝顺,也许就是每年多收入几千块钱,但只要帮助每个农民都实现他简单的梦想,就会托起农民心中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