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事业兴。”多年来,山东理工大学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一号工程”,深入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坚持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逐步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的环境,为人才腾飞插上翅膀。
打造领军人才
早在2003年,山东理工大学就在省属高校中率先实施了“136人才工程”,先后遴选61名学科带头人。2009年,根据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原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又出台了《特殊津贴实施办法》,针对贡献和业绩的不同,分3个层次对高层次人才发放特殊津贴:第一层次每人每月3000元;第二层次每人每月2000元;第三层次每人每月1000元。管理期限为4年,每年选拔1次,先后选拔了三个层次的78人享受不同待遇。
2012年5月,学校建立了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制度,每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首席专家1名。学校对首席专家在聘期内给予学术活动补助经费,所在学院为首席专家提供科研等工作平台,配备学术助手;被推荐并成功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称号的除享受省拨经费外,同时享受学校首席专家的经费支持。经过遴选,赵玉刚等12人被聘为相应学科的首席专家。2012年10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下发《关于公布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名单的通知》,赵玉刚、张学义、纪洪芳等3位教授入选首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2013年,易维明、任传波、高松等3人入选省高校首席专家。
为拓宽带头人的国际视野,学校实施了“国外高级访问学者计划”,每年选派部分学科带头人到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做高级访问学者,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截至目前,共约300人到世界著名高校学习深造,综合素质和水平显著提高。
2008年10月,学校举行党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通过了《校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在此前,校领导就结合工作调研、节日走访、召开座谈会或单独访谈等形式,经常向高层次人才通报学校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协调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学校领导、学院、职能部门的各自工作职责,对原有工作作了制度化的规定,为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创造了良好条件。
2010年12月,学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出,要通过建设,形成由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高层次人才梯队,明确各层次的定位、职责、待遇、目标、考核和支持方式,从而带动整体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2013年9月,学校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具体制措施。强调,要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好以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人才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引进各类精英
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山东理工大学可谓求贤若渴。学校随着形势发展,不断完善引进人才政策待遇,始终保持省属高校在引进人才待遇上处于前列。2012年,学校在大幅度提高引进人才待遇,引进博士安家费达到30万元,同时享受副教授工资待遇;2016年,学校再次实施新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引进博士安家费提高到40万元,同时根据水平的不同将博士分成三个类型,分别享受不同待遇。
学校人才引进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博士、教授等纷纷来校工作,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新鲜血液和生力军。仅仅近5年来,学校就引进博士270余人;引进特聘教授10人,引进国家级人才3人。
“凤凰”引进了,还要让他们“飞”起来。高层次人才来校后,学校积极为他们配备实验室和研究助手,为他们迅速适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学院也定期不定期到他们的实验走访,现场办公,为他们解决各方面困难。2013年5月,时任校长张新义在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实地考察了生命学院朱海亮、纪洪芳两位教授牵头的实验室建设情况,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修订完善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支持高水平科研团队、高端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2016年7月,校长吕传毅、副校长刘国华到学校特聘教授刘波、宋元达实验室进行调研,吕传毅分别听取了刘波教授和宋元达教授研究进展和有关科研工作情况的介绍,详细了解了实验运行及科研进展状况,实地查看了实验室条件设施、教学环境,并与实验室科研人员亲切交流,鼓励他们创新聚焦前沿。
组建坚强团队
2006年,车辆工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工程图学类课程教学团队也获此殊荣。2009年,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团队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团队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称号;目前,山东理工大学的省级教学团队已达到7支。
2012年,徐丙垠教授的智能电网科研创新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015年,金诚谦教授的农业工程学科农业装备与技术科研创新团队,成为首批入选的10个获得支持省属高校优势学科团队。
组建结构合理、团结稳定、战斗力强的团队,是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9年,学校实施本科教育优质工程的意见,按课程群建设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按专业或专业方向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成为团队建设的重点内容。
2009年,学校印发实施“一级学科重点支持计划”和“理学学科发展计划”,突出重点、分层次打造优势学科,“计划”明确提出学院一级学科建设工作小组的首要职责是:组织规划学科研究方向,做好人才的选拔培养和配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方向稳定的学科梯队。2010年4月,学校公布两个“计划”入选学科及支持经费分配方案,12个一级学科团队入选 “一级学科重点支持计划”,5个学科团队入选“理学学科发展计划”。2010年5月,学校又印发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计划”,提出,以项目建设带动学科水平提升,优先扶植创新力度大,具有前瞻性、战略性与全局性影响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团队;学校紧接着印发“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三个“计划”的相继实施,标志着学校学科团队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淄博市决定深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促进汽车交通能源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改善,而这与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服务面向正相吻合。
培养年轻骨干
学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助教制、专家跟踪听课制,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相关学院就为他们配备了教学、科研导师,先做一段时间的助教,在导师的指导下,快速熟悉业务,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独立上课后,专家不定期听课,随时进行指导。
为培育和造就在相关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青年拔尖人才,2010年,学校出台了《山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经五次评选,共有154人入选;2011年度对首批28人的考核结果显示:16人提前完成了聘期目标,14人主持国家项目,1人获得省级一等奖;其中1人获得山东省杰青称号,3人获得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获得山东省优青项目,1人获得社科新秀称号。
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是山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为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人才计划,2007年启动,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申报,受资助人数已达到163人。
此外,学校积极推荐青年教师申报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自2007年实施此计划以来,学校平均每年有8名教师获得资助。
近年来,虽然山东理工大学时常面临财政紧张的情况,但学校依然首先保障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的需要。目前,学校每年投入的人才专项资金达到4000万元,近5年来累计投入达2亿元以上,有效保障了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全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首要工程”,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在新的天空中,山东理工大学将为各类人才腾飞插上更加有力的翅膀,他们也必将大有作为。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16-11-17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