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5月25日,学校召开第七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校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简称“五有”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期间,校党委书记吕传毅参加了分组讨论,并对学校“五有”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阐释和解读。
吕传毅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我校作为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培养“五有”人才就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山东理工版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我们做好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吕传毅说,有社会责任,主要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衡量一个人的品德高下,有一个很关键的观测点,就是看当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出现矛盾时,他是如何选择的。姚福生院士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品德,主要体现在“一个人想的、说的和做的是否有利于他人、有利于集体和有利于国家”,也就是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要通过言传身教、示范引领,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诚实守信,艰苦奋斗,敢于担当,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体现社会责任感。
有创新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精神和能力、素质,让创新凝结成学生固有的气质。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走向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行业,都需要有创新精神。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做到极致。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养成批判性思维,不墨守成规,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方法。
有专门知识,就是更加突出大学教育的专业性。每名学生都是按照学科专业门类划分,集中学习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每个专业都有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成才标准。每名学生都应打上专业的标记,体现专业的特征。要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增强专业认知,掌握科学学习和研究方法,把握本专业知识的特殊规律和内在联系,打牢专业知识储备。要聚焦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开展“专业+”或“+专业”教育,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胜任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能力。
有实践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把思想和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能力,提升学生工作落实的能力。我们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否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投身实践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突出工程训练的真实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有健康身心,就是要使学生不仅要保持身体健康,还应当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保持健全与良好状态。没有强健的体魄,担当责任、实现抱负都无从谈起。要通过体育教学和社团组织等形式,普及群众性体育运动,强健学生身体素质,引导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并力争固化为其终身的爱好与习惯。要加强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学生拥有勇敢的心,坦然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正确缓解和释放压力,用阳光的心态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
吕传毅强调,学校有关部门和各学院要紧紧围绕“五有”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实际,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切实提升学生成长成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