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高教视点    综合改革    正文
西南财经大学探索“三个三”机制推进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 来源:教育部网站 发布时间:2023-05-09 阅读次数:

西南财经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复合知识结构、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跨学科思维方式、健全人格养成”培养目标,大力推进“三交叉、三融合、三协同”财经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深化“三交叉”,打造专业建设新生态。一是深化学科交叉,支持建设新兴专业。依托“经济与管理学科群”一流学科建设,打造“交子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行为经济与行为金融研究中心”等交叉学科创新平台,在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建设“金融科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计算金融”“数字经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8个新兴专业,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是深化专业交叉,凝练特色方向。开设“金融与理财”“金融数学”“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等6个“金融+X”复合型人才培养光华实验班,以“智能+”方式升级发展9个“新财经”光华实验班,建设“大数据会计”“数字化管理”“数字传播”等特色专业方向,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是深化课程交叉,重塑专业形态。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课程,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传统专业建设,促进财税、新闻学等学科专业发展。按“微而新、小而精”原则,建设5—10门体现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的课程群,建设金融科技、财富管理、数字人文等一批微专业,促进课程体系更新。

强化“三融合”,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一是强化构建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跨学科“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双创教育”系列课程,建成《现代科技与审美艺术》《区块链技术与加密数字货币》《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技术创业》等140余门跨学科融合课程,全面提升学生人文和科技素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二是强化构建科教融合的教学体系。开展研讨式、智能化、混合式教学,重点支持80个教学班开展小班化研讨式教学,从国内外高校引进优质课程,深入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科研项目进课程、科研课题进课堂、科研成果进教材和学生进平台(实验室)、进项目、进课题的“双向三进”机制,着力打造“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实现科研活动与育人活动、科研成果与育人成果互相转换深度交融。三是强化构建知行融合的实践体系。建成《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实践》等一批综合性实践金课,依托学校平台完善学科竞赛体系,建设“知行天下·读懂中国”实践教育品牌,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电商扶贫、“三下乡”等打造“行走的课堂”,推动师生社会实践教育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才干。

优化“三协同”,完善互促共进新机制。一是优化互补互融的院际协同机制。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专业学院“手拉手”活动,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建设《金融服务营销》等20余门“双师课堂”课程,不同学院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同上一门课,提升学生利用跨学科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跨院组建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中国行为经济与行为金融研究中心等14个教学团队和一批动态开放虚拟教研室,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优化共建共享的校际协同机制。发起成立“川渝通识教育联盟”“财经慕课联盟”等,与财经高校共建《货币银行学》等4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和10余个微专业,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育全面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三是优化联通融通的跨界协同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核心课程,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成立“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设立西财建行学院,开设建行财富管理实验班、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实验班等。建立“旋转门”机制,依托四川省、成都市与学校三方共建的交子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开展金融科技基础理论与前沿应用合作研究,不断提升财经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
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高等教育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联系电话:0533-2786727
邮编:25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