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高教视点    综合改革    正文
应用型本科改革发展该走什么路?专家来支招
作者: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9-04-19 阅读次数:

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1245所本科院校、1670万名本科大学生,形成了世界上体量最大的本科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力资源。而伴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本科院校需要更深入地扎根于中国的现实需要,服务于区域发展的要求,更积极地探索应用型的本科发展之路,也为学生们提供多元的成长途径,培养其知行合一的能力。本期,我们编发一组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转型的稿件,希望能对此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国教育大会更要求高校“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使命神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如何推动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并实践应用型本科的发展路径,是对这一类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1.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育人以立德为先,高校就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思想的主渠道,本科院校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更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通过机制体制建设,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思政工作教师及社会资源聚合成“育人共同体”,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形成协同育人、立体化育人的效应,逐渐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优化课程设置,完善不同专业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把价值引领要素及思维方式的培养巧妙地融合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要针对不同专业,找到最契合的点,把思政教育所要传递的正确价值观、育人元素,融入内涵丰富的专业课程,烹出更适口、更营养的课程,以着力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的有效融通。

2.必须走产教融合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高校在新时代推进内涵建设和进一步创新发展划出了关键点。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实现其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要完成这样的战略任务,产教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必由之路。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想要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发展之路,必须首要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需要充分发掘自身特色,以产教深度融合引领学校发展,努力实现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间从有限度的“融入”转向无障碍的“融合”:一是要加强专业行业背景,着力增强对企业的服务意识,推动机制体制创新,深度融入相关行业产业活动,依托行业企业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从企业一线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兼职教师,推动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二是要借助产教融合介入科技应用前沿,实现人才培养的社会化衔接;三是要通过产教融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将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最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应用型本科实现内涵式发展,需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面向工业界、面向社会各界、面向未来,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推进两个转变:从对接特定企业转变到对标整个行业以及整个社会,更加强调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社会性,从关注学科专业水平转变到聚焦共性技术难题,推动形成产教真实融合,达到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又提升行业企业生产力水平的目的。

3.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坚持“办学定位服务地方、人才培养面向地方、科学研究围绕地方、文化传承引领地方”,推动与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努力构建以知识、文化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校企发展共同体,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能级。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主动把握新技术发展,紧紧围绕新兴产业和社会建设发展步伐,发挥对接区域需求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能力优势;要依据区域优势开展区域产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推动优势学科群与新兴产业链的紧密结合;要融入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技术创新,为行业企业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要让专业调整以及专业的开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以应用型学科建设的加强,提高应用型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推进形成产业与教育的共生共享生态圈。

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就依托学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调整校内系列科研政策,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建设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艺工结合的特色优势学科,巩固学校的高峰高原学科优势,强化重点学科的传统优势,引领了行业发展,支撑了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初步实现了学科、专业与行业的全面对接。

4.必须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育人是高校办学的初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应用型本科要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素养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增强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推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综合改革,及时更新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形成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和路径,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发展同向同行;在使学生满足现有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有能力随着产业升级、市场岗位需求变化,从容应对时代与未来,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需求。

而师资将是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基石。着力打造一支既精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要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循序渐进地整合相关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更要深化和创新产教融合方式,建立由地方、行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推进实现教学与产业的对接,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作者:柯勤飞,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

应用型本科如何转型?

链接1:服务学生和区域发展,落实应用本科转型

应用本科要有效实现转型,必须突出落实“两个服务”工作——服务于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于区域行业企业,实现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和更新换代。紧紧围绕这“两个服务”,才有望形成不同于传统本科的新格局。

服务学生实干能力,落实实用人才培养

与学术型大学比较,应用本科更强调应用性,但仍以学术性为基础。学术性、应用性都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内在统一于任何一所高校。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应用本科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发明创造的实干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明确培养规格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同样是一个学科,学术理论型和应用型专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学术理论型人才更要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型人才更要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高等院校,在同一学科专业领域,建设什么方向的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应该也有个明确清晰的定位,以真正建好专业,服务好学生和社会企业的发展。为此,首先要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有利于一个实干人才的培养,这是系统的。开什么课,怎么开这门课,要建立在应用型人才的整体性塑造和产品的整体性形成以及两者的有效联系之上,绝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积累。

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载体和方法。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必须是产品开发型的、是在动手做中学的,是小组集体围绕新的产品开发,共同讨论,分步实施,不断试错,最终完成任务的过程。即使是虚拟软件教学,也应该是完成任务和产品。只有在这种类型的整体性的学习体验过程中,人的意志情感思维才会真正得到培养与强化。至于相应的知识技能及其素养,自然就以功能性的形式得到掌握。可以从课程育人的功能出发,选取有效的教学载体和方法,以增强整体育人效果,使之积累必要的基础素养。

有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从人出发。首先,应用型大学要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大学不仅是教授专业知识技能,更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应用本科立德树人的工作,帮助大学生从国家需求和个人禀赋出发,树立崇高远大的追求,给大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人文、艺术、体育、公益类课程,帮助他们更好理解人和人生,自觉构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同时,要高度重视通过科学类课程培养学生求真求实、虚心诚信、积极负责的科学态度和探索进取的科学精神,使应用型人才得到全面的有效培养。

精准落实毕业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是大学生从校园人走向职业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大环节,学校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要避免简单地把毕业实习理解为在社会上锻炼一下、熟悉一下,或者挣一点工资。实习首先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产品开发的团队和过程当中,尽量通过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过程,锻炼出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开发产品、塑造人格、提高素养、熟悉企业产业和行业、拓展视野,理解社会。应用型本科要通过主动开展校企校政合作,在区域行业内给学生尽量提供足够的企业岗位,保证学生经历真实有效的毕业实习。

服务区域行业发展,落实应用本科转型

应用本科大学必须要把社会服务这一大学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凸显学校社会服务战略。这是一所合格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标志。怎么做到呢?

以需求导向,发挥技术优势,全力服务区域行业产业发展。应用本科积极投入到区域行业发展大局中。这是关系应用本科有效转型和生死存亡的大战略。企业社会的需求是应用本科的重要使命,是有效培养人才的前提。院校要以校企校政合作为前提,深化服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不断夯实学科基础,调动广大师生在主动参与、引领企业产品的开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提高科研能力、育人水平、校园文化,并以此形成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中去。当然,这也要求企业更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一方面,这要依靠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与支持,另一方面,主要依赖于应用本科院校的服务意识和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能力。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本科的服务时,应用本科相当程度上就办到位了。

从企业产品开发着手开展研究和教学,是师生、学校、企业共赢的关键。产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而开发产品要依赖应用本科培养的一代又一代毕业生,毕业生的培养又依赖于教师在大学和企业这两个平台上的有效工作和联系。应用本科院校的师生把开发产品作为常态化的工作以后,更好产品的出现只是时间的问题,企业依靠应用本科提升产品也将是必然,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就自然成功。为了形成优秀的产品开发教师团队,培养出高质量的、能开发产品的毕业生,一方面,应用本科院校要把校企校政合作、产教融合作为根本战略全力推动落实;另一方面。师生必须从企业产品开发着手改造教学模式,这本身就是对开发产品的主体即人本身的不断开发,有其人,才有其产品。应用本科的师生既需要关注行业产业发展、产品开发及自身素养提高,更需要关注开发者即老师和学生内在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意志行为的塑造,要站在人的高度思考人、构建人、开发产品。这才是推动校企共赢、人才与产品双赢、应用本科特色形成的根本。(作者:李敏骞,系兰州文理学院副校长)

链接2:应用型本科要帮企业解难题

应用型本科要帮助企业解难题

作为应产业需求而生、因行业需要而长、领企业升级而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必须以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依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服务企业技术发展需求、企业人才培养需要,以“三连接三打通”为渠道,切实发挥应用型本科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加油站”的作用,实现引领区域发展的时代使命。

上下连接,贯通新技术研发应用渠道

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要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应用型本科需要打通从科学到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与高水平院所、企业共同建立协同发展、自主提升、优势突出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体系,巩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础。

上连高水平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应用型本科要明确在技术创新链中的定位,以缩短从基础研究到新技术应用之间链条的长度为出发点,成为打通关键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立交桥,助力企业解决技术创新、新技术应用的难题,实现“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的贯通。那么,应用型本科就要扬长避短,对接区域制造业整体提升要求、对标区域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与大所名校共建研发中心,借助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实现“以应用促创新”,将关键成果实用化应用化,突破产业化瓶颈,实现价值链升级。

下接企业发展需求,共建企业创新平台。应用型本科要摸清企业技术创新短板,把脉中小企业科研力量薄弱、新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效率低的劣势,发挥应用型本科研究优势,将“扎根中国大地大学”内化为“扎根企业需要出成果”,将“科研成果留在车间里”,将“沉睡的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活跃的生产线成果”;同时,还要设立校企共建高级高端人才工作站、企业研究院、产教融合联盟等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平台,将高校应用型科研优势转化为企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生动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有效解决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自主创新难题。

左右连接,贯通新旧动能转换渠道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激发新的增长动力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必由之路。应用型本科需要以“双创”为引领、以研发为手段、以应用为导向,实现产业创新化、创新产业化,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从而增强科研成果应用能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创业引领能力。

通过产业创新化,做到产学研用结合,打造区域“立地式”研发服务的高地。首先,应用型本科要切实将产业创新化,即通过新的技术,使旧产业脱胎换骨、升级成新业态的过程成为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的引擎。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一起肩负起将应用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任务,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一体化。其次,应用型高校要切实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对接区域智慧产业、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对接区域内骨干重点企业,围绕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实施校企合作专项行动,开展系统性、集成性的技术创新、新技术应用活动,加快助力对骨干重点企业研发服务的支持,加大人才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对接力度,助力企业实现价值链重构和价值创造环节再造。

通过创新产业化,做到产学研创结合,打造区域“双创”示范基地。第一,应用型本科要切实将创新产业化,即把新技术孵化为新产品、新企业、新模式,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这就需要应用型高校将科技创业作为提升创新创业实践的主要手段,坚持需求导向,通过建立创新要素齐全、教育功能一体化、双创活动社会化、项目孵化社会化的“一全三化”式的科技型创新创业平台。第二,切实加大具有引领性、系统性、集成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在新技术研发、急需产业领域中加大培养和扶持成果转化、师生创新创业的力度,提升创新创业质量,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结构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内外连接,贯通大学服务区域需求渠道

应用型本科需要将人才培养作为最直接彰显办学水平的要素,准确把握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培养的前瞻性,要能够引领发展,为人力资本红利的持续性增长畅通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内抓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习者创造价值能力提升。应用型高校要将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核心工作,以“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为人才培养理念,对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优化提升学科与专业设置,将“数字经济”战略融入专业设置、学科发展,建设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等紧贴数字化产业的新专业,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实现专业并跑产业、专业领跑产业。此外,应用型高校要将构建“实训研发、创新创业”的新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引企入校、深度合作”的途径,着力打造平台化、共享性、一体化的资源要素高度集中的校企协同育人实践体系,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契机,实现学生的实践项目即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切实发挥各级各类校企合作平台和企业导师的作用。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链断裂、适用性人才缺失的难题。

外抓应用型大学联盟,促进地方高校借力发展。国家战略带来了应用型本科的发展机遇,要利用产业群、都市圈、经济带形成的集聚溢出效应所形成的区域发展。因为,这个发展对应用型大学形成了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的依赖。只要充分贯彻新时代高等教育互相开放、彼此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理念,联合周边同类型高校,组建战略型高校联盟,就可以通过高等教育知识组织模式、知识生产模式创新提升区域内技术创新体系的开放水平。同时,应用型高校战略联盟要明确“共生共赢、共促共进”的发展理念,通过“互认学分,多区域学习;互用基地,多区域实习;互通信息,多区域就业;互享待遇,多区域创业;互派教师,多区域工作;互享设备,多区域使用;互融团队,多区域研究;互享经验,多区域研讨”的“八互八多”机制,实现多元交互的共享体制。这样,就可以有效破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结构单一、服务区域内全产业链创新需求能力不足的难题。(作者:谢志远,系衢州学院院长)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
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高等教育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联系电话:0533-2786727
邮编:25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