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高教视点    大家论坛    正文
孟繁华:集团化办学 超越传统的学校组织形式
作者:孟繁华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发布时间:2021-05-05 阅读次数:

教育事业乃至学校的发展不仅体现为数量和规模的增长,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激发活力等内涵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诉求的重要内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旨归所在。

20世纪末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自下而上围绕集团化办学已经开展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各地实践形式丰富、样态多元,目前表现为名校办分校、手拉手学校、一体化学校、一校多址、教育联盟、教育组团、教育集团等多种形式。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是什么?从根源上讲,是基础教育内部学校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张力要求学校间的合作关系必须大于竞争关系。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在教育改革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其内涵在于通过打破传统边界,助力新的基础教育体系,形成一种适应新形势的教育联结机制。

传统的教育联结机制为学校组织,是旨在达成教育目标的社会单位。一般包括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制订的各种具体目标措施,以及为实现目标而建立教务活动等。传统学校组织目标明确、任务明确,且结构稳定,从历史上看,适应了大规模、有效率人才培养的需要,相信学校组织作为一种经典形式将长期存在。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追求的价值。一方面,学校组织这种教育联结机制因教育单元规模较小,不可避免地导致单元和区域的差别,与均衡发展的目标产生冲突,集团化办学是政府为了满足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所采取的手段;另一方面,从本质上来看,集团化办学是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必然结果。社会处于迅速转型期,呈现出更多样、更复杂、变化速度更快的发展态势,人们对于知识、教育、学习的重新理解,极大地挑战了现有学校的组织形态,现代学校中诸如分科教学、线性评估、层级体系、程序化教学、标准化考试等带有鲜明工业主义烙印的形态都将面临挑战,尤其是学校组织结构与形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提高效率为导向,基于获得更多好资源的诉求,我国中小学校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学校之间和学校内部的激烈竞争,造成了学校相互封闭、学校内部人与人之间的阻隔。集团化办学解决的是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学校内部的关系,而且是学校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水平打破固化的组织形态,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实现知识共享,从而构建可持续的教育生态体系。由此可看,学校组织需要变革,这不仅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本身的要求。

集团化办学是教育体制机制变革的一种形式,促进了学校组织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和相互支持的生态体系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校边界,但集团化办学不等于创办超大规模、复杂僵化的巨型学校。集团一级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间的关系,集团总校与成员校的关系,都需要精心考量。教育的使命是育人,要通过合作交往实现人的生命成长和精神世界的丰盈,集团化不必然要求集权化和管理层级的增加,否则会离教育真正的目的越来越远,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乃至网络治理模型的学校命运共同体更加符合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从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来看,教育行政部门也需要积极转型,深化“放管服”改革,超越集团化办学初期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集团化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集团化办学只是新形势下教育联结机制的一种初步探索,与组织、共同体、联盟等联结机制交织在一起。我们要做的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存方式,实现教育目标。社会进步、文明演进,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组织路径依赖,守正创新,是现阶段需要积极探索的工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0年第11期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
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高等教育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联系电话:0533-2786727
邮编:25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