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高教视点    大家论坛    正文
周佑勇:理工类大学如何创建“一流文科”
作者:周佑勇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2018-06-12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真正的一流大学必然是建立在一流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上的。对于传统理工类大学而言,要迈向一流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必须在继续突出理工科优势的基础上,遵循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高度重视文科的发展。

理工类大学文科发展的功能定位

在“双一流”建设中,不同高校文科发展的功能定位也是不同的,对于传统理工强势类高校而言,发展文科主要具有如下重要的功能:

促进学科融合,支撑综合性大学转型。在我国,作为传统理工科强势类高校,要成功地创建世界一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必须大力发展一流高水平的文科,积极推进文理工科之间双向对等的学科融合。可以说,任何一所理工科大学要真正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或高水平知名大学,发展一流高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乃是必经之路。

促进全面素质培养,支撑通识教育导向的人才培养改革。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本科生提供一种平衡教育,也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的经验。因此,当下我国理工大学在创建一流大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文科教育在全面素质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定位和作用,发展文科实际上就是要为通识教育导向的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充足的师资和课程。

对接国家战略,服务治国理政。高校具有建设高水平智库的天然优势,高水平智库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显著标志。发挥智库作用、推进智库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时代使命。这对文科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意味着要加大投入和改变发展战略。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引导学生建立和优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有其责无旁贷的使命。为此,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

理工类大学文科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思路

在当下“双一流”建设中,大力发展一流高水平文科不仅是理工类高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有着重要的智库功能和文化功能。因此,理工类大学应从“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高度,尽快明确文科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思路。

一方面,一流大学必须确立一流文科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部分理工类大学的文科发展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尚未形成足够强大的学科认同度与影响力,学科整体布局也有待进一步调整,以实现结构转型和功能优化。在师资方面,文科高端师资数量和规模明显偏少,严重制约文科发展。在文科管理体制方面,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职能分工不清、管理权限分散、责权利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因此,办好文科,就不能再停留在原来从无到有的初级阶段,而必须服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实现从有到优的转变,选择一流的发展战略目标。

另一方面,致力于打造学科“根基强、布局优、有气质”的精品文科。所谓学科“根基强、布局优”,就是要立足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综合平衡文科与理工医学科之间的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夯实文科发展根基,快速打造由若干文科名师领军的一流高端师资队伍;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做精做强现有优势特色学科,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特有功能优势,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品质优良而充足的人文社科教育资源与关键性支撑。所谓“有气质”,就是要立足学校整体学科生态,以促进现代高科技背景下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国家发展为导向,继续秉承“文理渗透,综合创新”的特色治学方式,大力推进文科与理、工、医科之间的交叉集成与自主创新发展,努力形成“文化传承创新”与“科技创新”相交融的特有文科气质。

理工类大学推进“一流文科”发展的战略举措

针对当下我国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按照一流精品文科发展的战略部署,既要多措并举,又要重点突破,深入推进文科快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打牢文科根基,快速提高现有学科水平。文科要上水平、争一流,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仅仅服务于理工科的从属地位,要按照独立的专业文科标准自主建设,并依托现有优势学科力量,选择若干重点学科逐步进入全国一流行列,成为推动整个文科发展的先导。除对现有重点优势文科要“抓重点”外,还应当对其他重要的基础性文科“补短板、强弱项”,日益优化整个文科的学科布局,不断促进文科内部结构合理化,快速提升基础性文科的整体学科水平。尤其对于那些现有学科基础和条件比较好、还尚未设置博士点的基础性学科,应当合理规划、加大建设力度、创造条件优先建成博士点学科。此外,还可以适当新建一些目前尚未设置而又为学科布局所必需的基础性学科,以补齐基础文科发展的缺口和短板。

依托理工优势,坚持谋求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综合化发展。坚持文理工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选择在与理工学科直接相关的学科领域培植若干新兴交叉综合性的文科专业。只有置文科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激流之中,才能使其保持不竭的发展动力。同时,还要以交叉学科为依托,打破学科专业与院系行政壁垒,积极创立双向复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由不同学科专业背景教师构成的跨学科创新团队,在共同承担相应的跨学科教学任务,合作开展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又能够共同致力于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由此形成“交叉性学科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与跨学科性研究”三位一体的学科创新发展平台。

借助名师引领,显著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学术水平。师资是学科构成的最主要因素,一流的师资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流的教育质量和一流的学科水平。在我国推进一流文科的发展,也要统筹实施好各类人才计划,重点推进文科名师大师计划,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造就“大师”级师资,迅速增加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数量。借助大师名师引领,大力培育社科青年拔尖人才的快速成长,重点打造若干新型特色专业创新团队,显著提升全校文科师资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特别是原始创新、重大攻关与应用交叉研究能力。此外,借助名师引领,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效整合和凝聚现有优势特色文科资源和跨学科研究力量,加快推进文科科研基地和重点高端智库建设。

以通识为导向,全面创新文科教育理念与模式。一流精品文科的发展,还必须全面革除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学科结构上的弊端,深入实施一流人才培养计划。为此,首先要积极推进高水平“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加大教学投入,重点资助建设一系列面向全校通识教育开设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为全校“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提供优良而充足的师资与课程资源,并要求每位取得学士学位的非文科领域的学生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其次,要超越传统文科教学理念与模式,以人文精神陶冶为宗旨,积极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形式,要树立“大文科”的教育时空观,加大“文科试验班”的改革力度,着力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此外,还要积极发挥人文社科对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作用,把文科教育整合到学校的各项文化建设活动之中,为全校大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科教育。

(作者为东南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
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高等教育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联系电话:0533-2786727
邮编:25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