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学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单元,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22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我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开始的重要标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瞄准2030年让更多大学和学科跻身世界一流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如何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更好更快推进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意见》强调,要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由此可见,团队建设在学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战略科技人才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作为团队的带头人或骨干,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团队建设是驱动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团队即队伍,是由年龄不同、资历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能、知识不同的人组成的,在工作中齐心协力、有效配合,研究内容高度相关、奋斗目标高度一致的群体。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从人员规模、人员结构、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三个方面,对每个学科的学科队伍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既是学位授权点申请获批的基础要求,也是学科建设的基础要求。只有组建了学科队伍,建立了团队,才具备了学科建设的基础,才能开展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学科建设工作。
(二)团队建设是确保学科发展方向稳定的关键
学科建设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短期内就能完成的短期项目,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教学和科研人员长期为之努力奋斗的系统工程。只有建设一支具备合理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职能结构的团队,才能确保学科建设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才能确保学科发展方向的稳定。方向不稳,目标不清,只是跟着感觉走,不可能搞好学科建设。即使学科拥有学术水平极高的带头人和多个学术骨干,如果缺少团队精神,没有形成一个团结的队伍,大家也只能是散沙一片,经不起任何风浪,很难有所建树。一个学科,只有做好团队建设,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始终沿着一个稳定的方向持续推进学科建设,守正创新,久久为功,才能做出特色,做出优势,做到一流。
(三)团队建设是科研高质量产出的关键
学科建设涵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但核心是科学研究,一个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是该学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学术影响等能力的集中体现。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检索文献到提出假设,从研究设计到摸索实验条件,从阴性结果到阳性结果,再从纯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直至成果转化,要想顺利完成上述工作并有高质量成果产出,必须依靠团队做保障。只有团队成员团结一心,分工负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立志攻关“从0到1”原始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申报大项目,创建大平台,才有可能产出标志性、代表性的高质量成果。
二、影响学科团队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团队带头人是团队建设的灵魂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团队带头人是团队建设的灵魂,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决定了团队在学科领域竞争中的地位,带头人所创造的学术传统能影响和培养未来杰出科学家,从而形成以带头人为中心的科学家人才“链”。团队带头人不仅要有良好的科研素养、较强的组织能力、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还要具有战略科学家眼光,能够着眼国家长远利益,站在科学技术前沿,准确把握学术前沿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从而做出正确的重大决策,推动形成具有一定科学品质的战略思想和理论方法,并有效指导科学技术实践。团队带头人的产生应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和科学研究本质,坚持“学术为主,行政为辅”原则,在学科全体人员中民主遴选,并以行政文件形式加以确定,在团队建设实践中,应赋予团队带头人一定程度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二)青年骨干是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青年骨干是科研团队中充满活力、激情四溢的生力军,担当着关键技术领域创新突破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学科团队保持持续发展的希望之星。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青年科研人员一般指40岁以下的科研人员,他们正处于科研成果产出的最佳年龄和黄金时期,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创造力,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方法,产出创新成果。在学科和团队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引导青年人树立宏伟理想,热爱祖国,并愿意承担时代责任。同时,也要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世界科技变革的新趋势,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年轻骨干创新人才队伍,是学科团队在未来科技领域占据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对促进学科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关键之举。
(三)团队文化是做好团队建设的“黏合剂”
团队文化亦称团队建设氛围,是调动团队成员活力和热情,培养团队成员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团队凝聚力,营造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氛围的重要因素。一个团队的文化,是由团队成员共同遵循和传承的一种行为准则、信仰价值和工作方式,其不仅是团队成员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是团队成长壮大的动力源泉。当团队成员共同遵循和传承团队文化时,就会形成一种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让团队成员在困难面前互相支持,在挑战面前齐心协力,从而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团队文化中蕴含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能够引导团队成员在工作中保持一致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规范,能够提升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团队的执行力。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团队文化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从而推动团队不断向前发展。团队文化还能够提升团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给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团队,提升团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团队建设应注重培育和传承良好的团队文化,让团队文化成为团队成员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团队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四)团队协作是团队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随着“双一流”建设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相关的人、财、物等资源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团队建设必须依靠集体智慧和相互协作,才有可能脱颖而出,争创一流。团队协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表现出来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与才智,群策群力,取长补短,还可以有效避免不和谐、不公正现象。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任何一项成功的创新成果都需要集体协作配合,更准确地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规模扩大和纵深发展,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较少由个人的科技力量和资源实现。
三、我国高等教育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表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做出的全新擘画,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意见》指出要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高校作为最高层次国民教育和最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理应敏锐洞察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新机遇,坚持以一流团队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和“双一流”建设,努力为破解更多“卡脖子”难题和产出更多“从0到1”原始创新,推动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不负时代的新贡献。
四、团队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成功实践——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
河北医科大学是区域内一流高校,围绕团队建设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取得了一大批教育教学成果。目前,我校拥有完全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部委重点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2023年校友会排名全国医药类院校第12名。本研究梳理总结了我校以团队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成功实践。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引领团队建设高质量发展
河北医科大学学科建设涉及生物学和医学两个学科门类,包括9个一级学科和6个专业类别。近年来,该校根据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和各学科专业特点,逐步建立完善了各学科团队组织体系,遴选确定了各级学科团队负责人。同时,学校还先后制定了学科团队负责人管理办法、科研团队培育方案等,实施了“春雨”计划、“春晖”计划、“春苗”计划等青年教师和科研骨干培养计划。通过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了团队负责人的责任心和领导力,激发了团队青年骨干的教学和科研热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团队负责人管理办法中特别强调,团队负责人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团结带领团队成员从实际出发,深挖资源潜力,突出自身特色,不断提升团队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和支撑平台实力、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
(二)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团队建设积极性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河北医科大学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团队绩效考评办法和团队负责人履职能力测评办法,从团队和团队负责人两个层面,对支持培育的学科团队进行绩效评价。与此同时,我校还非常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科学地将评价结果与优秀团队申报推荐、职称晋升、导师遴选、招生名额分配、经费资源配置等挂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大家的教学和科研热情,对于形成学科团队建设的良性循环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打造医教研共享平台,提升团队建设质量
支撑平台建设的规模和水平直接决定学科团队建设水平和高校办学质量。河北医科大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倾力打造了集成高效的医教研共享平台——医学健康研究院,健康研究院下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等。在此基础上,学校又积极筹划建设大型生物信息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各种医教研共享平台,积聚优势资源,培育高层次学科团队,可为学科团队开展高水平研究提供科学、规范、标准的仪器和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全力支持其申报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四)优化经费配置方案,支持一流团队建设
与部属高校相比,省属高校的财政来源较少、办学经费有限。如何利用好宝贵的经费资源,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增量发展,一直是省属高校寻求破解的难题。河北医科大学摒弃“撒芝麻盐”思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特色,支持重点,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和保障一流团队建设,以一流团队建设为核心,助力优势特色学科做大做强。为确保支持政策的稳定性,学校还制定了团队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实行“绩效考评、滚动投入”的管理机制,不断强化“扶强促优”的导向作用。
结语
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动力,没有一流团队就没有一流学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以团队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充分激发和发挥团队成员的内生动力,紧紧围绕发展目标,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效落实和推进各项建设举措,守正创新,突出特色,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学科建设。(2024年1月第3期 燕建欣,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张晓琳,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研究;贾金海,河北医科大学学科办副主任医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