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系统构筑新质生产力 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师范大学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坚持发挥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将环保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助推政府决策、环境治理和行业发展,坚决扛牢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在助力黄河流域的精准治理、政策落地中展现大学担当。

 (一)以“钉钉子”精神,发展科创新动能。学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本校优势,以科技创新书写大保护答卷。组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等科研团队打好流域污染综合控制和生态修复的科技攻坚战。协同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降本增效,促进污废水最大程度资源化利用。针对人工湿地技术存在的净化效能不稳定、长效运行难度大等共性技术瓶颈,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历经十余年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突破了人工湿地效能提升关键技术,应用单位涵盖生态环境、住建、农业、水利和自然保护区等多领域,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和珠江流域的水质改善、生态恢复与再生水循环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以“排头兵”姿态,融汇协同新合力。学校积极践行省属高校排头兵使命与担当,持续强化系统谋划,统筹融合区域、校际、行业力量,贯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条,唱响“黄河大合唱”。申报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物与生态学院”入选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联合多家企业,致力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中耐盐植物研究,构建适合新农科背景下的“理论、实验、技能、创新”四位一体的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联合山东科技大学、山东能源集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水发生态产业集团等单位,组织建设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学院,入选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面向黄河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开展合作共建,打造黄河流域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新样板。集合黄河流域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创新共同体,搭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合作创新平台,积极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面合作,努力打造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三) 以“金点子”智谋,建功黄河安澜新时代。学校牢记省委省政府期望与重托,在调查研究、参政议政、服务决策、科技帮扶等方面走在前、开新局,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托,开展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专家评估工作,提交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评估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获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一等奖。提交省政协提案《关于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提出黄河科创大走廊的建议。提交省政协提案《关于加强黄河流域固废资源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的建议》,提出了构建具有评价和指导意义的绿色低碳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和推进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可行路径,入选“山东省政协2023年度好提案”。在人工湿地领域的ESI影响力居全球首位,主持编制国家《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等标准5项,入选《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和《国家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5项,引领全国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产业升级和行业进步。支撑建成3个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双碳战略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北京冬奥会水质安全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先后多次前往菏泽市、东营市等黄河流域重点城市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环境综合整治调查研究,为山东省黄河流域“一县一策”科技帮扶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