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长期以来形成了积极融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高端化工产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全面落实专业认证理念与标准、全力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质量培养“五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学生考研率、就业率均位居学校前列。
学院紧紧抓住国家黄河战略实施的契机,落实《山东理工大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黄河流域能源产业布局作为专业建设改革的切入点,依托区域能源化工类产业的特色优势与人才需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结合学院“十四五”规划中拟新上本科专业与新工科实验班建设的目标任务,在专业布局、新工科建设以及协同育人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特色做法
(一)对接黄河战略,落实学校实施方案,申请增设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对接黄河国家战略中有关能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学院科研特色与区域能源化工产业优势,学院将传统能源清洁化与电化学储能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未来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并申请开设能源化工专业。该专业的设置既积极应对国家战略需求,落实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增设能源化工专业的要求,服务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人才需求,同时又将优势学科资源与专业建设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水平,为黄河流域新能源产业发展与传统石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储备。
(二)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新工科培养模式,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新工科实验班
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的必由之路。学院根据区域电化学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新业态,结合学科科研在锂离子电池、氢能等方面的科研特色,提出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新工科实验班。实验班按照“拓宽基础,学科交叉,强化应用,激励创新,提高素质”的培养思路和理念,融合学院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和知名企业、设计院等的产业资源,强化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教学,培养面向新工科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主要成效
(一)学院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学院完成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申请,并于2023年开始首批招生。该专业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学院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的能力,完善学院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这也是学院多年来持续推进工科专业改革,不断强化办学特色与办学实力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二)产教融合探索新模式,协同育人能力不断提升
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新工科实验班,探索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新模式。学院不断深化与创新产教融合,凝练协同育人特色与经验,“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动四融一核心’政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获第九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三、工作经验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主动融入国家新战略和地方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
以黄河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中的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服务区域传统石化能源与电储能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适时开展学院专业结构优化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院未来构建有深度、有优势、有特色的面向新工科的专业集群发展模式奠定基础。
(二)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以专业认证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与持续改进”理念,面向产业需要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借助产业资源协同推进课程、师资、双创、科研、实践及就业等教育要素建设,以课程思政和“金课”建设引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